从前年开始,闻名海内外的海宁盐官大潮连续两年潮头都不大,不少人对盐官能不能保住观潮胜地不免有了一些担忧。而近半个月来,这段江面又被淤沙塞满,当地人称之为涨沙。
涨沙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钱塘江水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时候才会“退沙”?涨沙会影响钱江潮吗?
带着一大堆的问号,记者赶赴海宁盐官,进行了现场体验和调查。
“横行”钱塘江
4月9日下午1时许,我们来到盐官观潮大堤上。远远看去,这段钱塘江已经不是“江”了,被淤沙填满的江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球场,叫它停机坪也不为过。
从盐官观潮胜地占鳌塔向西而行,约两公里,钱塘江江面都被淤沙涨满,淤沙的宽度和江面的宽度几乎相当。
我们从附近的水文站了解到,当天早潮时间是凌晨4时许,我们到堤上时恰逢潮水退尽。午后的阳光很好,沙面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盐官在钱塘江北岸,南岸是杭州萧山区。就在我们四下观望时,有几个年轻人来到了大堤上,拎着鞋子下到江里。我们也赤脚踩上这片新鲜的沙滩,脚底有点凉。沙面非常结实,丝毫不用担心会陷下去。在阳光的直射下,我经常产生前方有水的错觉。走到江中心时,有一条有水流的沟,不太宽,我轻而易举就跨了过去。
几位海宁人告诉我们,现在河床高了,即使涨潮,水也显得很浅,只有薄薄的一层,盐官当地土话叫“瓜皮水”,意思是水像瓜皮一般薄。
1968年沙涨得最高
盐官江面涨沙并非第一次,可以说年年都有,只不过未形成大的规模。不过,今年这次涨沙是钱塘江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仅次于1968年大涨沙。
盐官镇一家照相馆主人丁祖光师傅是位热心人,今年65岁的他在盐官镇上生活了60年。他说,我们脚下的大堤叫鱼鳞塘,从底部到堤上共有20多级大青石阶。这次被沙吃了10多阶,只剩下7阶,而1968年那次大涨沙,只剩下4阶。没涨沙的时候,从堤上能一眼望到下面为保护海塘打下的木桩和水泥桩,现在全看不到了。
对1968年那次涨沙,盐官镇上50岁以上的人都有记忆。在观潮胜地公园门口卖水果的徐根旺说,那时他还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每天和一帮年龄相仿的玩伴下到江里玩打仗游戏,经常因把“敌人”追到南岸误了吃饭被大人打屁股。那时候的沙涨得比现在要高多了,差不多与堤齐平,从堤上轻轻一跳就到“江”里了。
观潮景区管理员邵师傅回忆,由于那年淤沙时间较长,江面上还长出大片绿油油的青草,这种草当地的山羊很爱吃,可乐坏了他们这些放学后要割草喂羊的孩子。
退沙巨响犹在耳
丁祖光从事照相30多年,几乎每天都要到江边拍潮水。他说,他希望沙涨得越高越好,根据他的经验,大沙退后必有大潮。在他眼里,退沙远比大潮壮观。在他的记忆中,1968年那场大沙仅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退完了。
丁祖光描述,退沙就是由沟内的小水流从底部把沙体一点点掏空,专家解释,此现象术语称为溯源冲刷。待下面承受不住上面的压力时,大片的沙就会像山体塌方一样,轰然落下,场面非常壮观。沙子下落过程当中,细沙扬开,如烟雾腾起,大块的沙砸入水中,水花四溅,有点像大楼爆破。当年退沙时,他还和许多小伙伴冒险跑上去通过跺脚施加压力,促使沙体滑塌。他的家距江边有1000多米,夜里沙体滑塌传来的巨响如巨石击鼓,至今犹在耳畔……
沙地撒欢谨防乐极生悲
江边风大加上日头好,我们去海宁的当天下午3点钟光景,沙面就显得比较干燥了,穿鞋下到“江”里也不会湿。而这时距涨潮还有好几个小时。这时候,从镇上来了很多人,他们在沙面上尽情玩耍,有放风筝的,有打羽毛球的……以前这里都是江水滔滔,从来没想过能下来玩一玩,现在兴奋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在沙滩上,有许多人在感受江中漫步的滋味和乐趣。
在现场,我们还碰到不少游客,他们说,本来是来看潮的,虽然现在没有看到潮,但看到了这般如同桑海变沧田的奇景,感到更值。不过,有关方面同时提醒游客,尽管现在潮水不大,但潮水的力量和速度仍是人力不能比的,同时由于海宁盐官段的海塘是直立式海塘,因此不要轻易下到海塘游玩,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