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多云
这次我蹲点调研选在仙岩镇秀垟村。1958年,为了建设秀垟水库,全村近千亩农地无偿被使用,两百多户人家外迁,至今散居各地,没有本村的居住地。今天,我特地驱车30公里,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了海拔450米、位于大罗山巅的秀垟水库,看一看秀垟老村。秀垟水库最大库容量达388万立方,为山脚的几万名群众供应生活用水,同时兼有发电功能。望着风景秀丽的库区,同行的秀垟村支书李成恩告诉我,昔日的秀垟村就在库底。如今,在库区周围仅住着三个老人,其他人则投亲靠友,散居到我区的仙岩、茶山和龙湾的永强、瑞安的塘下等地。至今,该村有名无实(地),除了村民的户口本还写着“秀垟村”三个字外,没有一个的具体的地方。
晚上,我约了村支书李成恩、村委会主任林元林夜谈。说起建设秀垟移民新村的事情,两位村干部嘘唏不已……
秀垟村原属瑞安市管辖。1998年,瑞安市政府批准该村在仙岩镇下林垟建设移民新村,于是村干部着手有关的手续报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在2001年上半年办妥了有关选址、规划等手续,恰逢行政区划调整而无法实施。因为在瑞安可以建“顶天立地”式的农民房,划归瓯海区后按照温州市区的规划却不允许。没办法,从2002年2月份开始,他们只好按照市区的规划要求重新报批。村干部们又跑了将近两年时间,花了140多万元,办理好有关总平规划、方案设计、水土保持、环保评估等手续。2003年年底,一切就绪,准备领取建设用地许可证了,村民们高兴不已、争先相告。这时,有关部门才告知他们,因新村选址在“农保地”上,国家政策不允许调整,更不能转为建设用地。这就像个晴天霹雳,把村干部和所有村民的美好梦想炸个粉碎。于是,村民们集体上访,甚至搭建违章建筑,而有关职能部门无言以对、束手无策。怎么办?老李、老林他们只能是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又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
调整“农保地”,国家不允许;重新征地,没有指标也没有可用土地……老李、老林他们想尽了所有办法,也没能走出一条路来。直到今天,秀垟移民新村的建设毫无进展,两百多户村民仍然寄居各地。
回首十年来的艰难历程,想想投入的140多万村民集资款,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老李、老林两位年近半百的老同志泣不成声。他们哽咽着告诉我,他们两个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贫穷农民,如今创办了企业,儿女成才,可以说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秀垟移民新村的建设却始终无法落实。他们对我说——“重建家园,这是我们也是全村群众的美好愿望,希望在这一生不要留下遗憾!”
“不要留下遗憾”——这就是秀垟两位村干部对我说的话。话不多,却仿佛有千斤重。是啊,他们是最基层的干部,因村里穷没有工资,多年来东奔西跑,劳累不说,还要自己贴钱,甚至遭“白眼”、听怨言,但他们却任劳任怨,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留下遗憾”。可是,他们奔波了整整十年,花了140多万元,却什么也没有办成,原因在哪里?是他们走错了路,还是国家的用地政策限制?我想,都不至于此,关键还是干部的作风问题。
想想我们的一些机关干部,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每个月都准时拿到工资,却没有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没有认真地做好工作。自己的福利待遇差一点就要提意见,群众的生活再困难也看不到;自己下乡没车还不愿去,群众没有房子住也不以为然;自己的办公室里没空调就要闹情绪,群众顶着寒风酷暑跑了十年也没有结果。
如果我们的干部多想想群众的困难,多为基层、为群众办一些实事,服务主动一些,工作扎实一些,效率更高一些,秀垟村的群众应该早就住上自己的房子了。
希望通过努力,不要让基层的干部和群众“留下遗憾”!我想,这也是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