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的"娃哈哈并购事件"继续升级,继11日达能警告娃哈哈如不履约将采取法律手段之后,12日娃哈哈又发表了与之对应的三点声明。
这两天娃哈哈和达能可谓图穷匕显,双方口水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种种迹象表明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并购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图穷匕显、十年联姻今朝反目成仇
4月3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独家报道了"法国达能集团欲以低价强行并购娃哈哈",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引发了"外资并购中如何防止垄断、保护民族品牌"的大讨论。但与媒体的热情相比,随后的几天里,娃哈哈和达能都以低调为主,未传出重大新闻。
但到8日,宗庆后一反常态,在新浪网发表专访,对达能进行指责,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们可以另打个品牌,也可以让达能去管理合资公司,让其亏损,然后终止合同,商标不就又回来了。"
9日,达能表示对宗庆后的言论强烈不满:"这种行为无疑对娃哈哈合资企业、对娃哈哈品牌、对娃哈哈合资企业的员工,以及我们其他的合作伙伴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达能誓言将运用法律维护合资企业合法权益,并准备好动用法律程序。"
10日,娃哈哈连续发布三份声明,其下属的员工、经销商代表发表了各自的态度,言辞相当激烈,对达能的回应作出了更强烈的反应,许多言语带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11日,达能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娃哈哈集团如果不按照1996年双方签订的合资合同共同协商履约,将在30天后启动法律程序,同时向媒体公布了当年签订的合资协议,宣称当年宗庆后已经把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合资公司。
12日,娃哈哈不甘示弱,发表了"娃哈哈与达能纠纷事实真相"的声明,逐条对达能的声明进行反驳。
娃哈哈达能到底发生了什么
达能与娃哈哈近日关于股权的争夺起源于1996年。当时,双方牵手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随后10年,合资公司扩张到了39家,而伴随着股权的变动,达能也最终拥有了51%的绝对控股地位。
由于不满彼此的合作,在这10年间,娃哈哈集团又建立了一批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公司,并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系列饮料和食品。
今年中国农历春节前后,达能突然以娃哈哈非合资生产的产品未经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擅自使用"娃哈哈"商标违反合同为名,要求收购娃哈哈集团下属非合资公司51%股权。
娃哈哈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饮料巨头,去年营销收入达187亿元人民币。娃哈哈旗下的这些非合资公司2006年利润达10.4亿,总资产56亿元。
让宗庆后坚信达能强行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是恶意行为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在与娃哈哈合资的这10年间,达能公司还相继收购了中国饮料行业知名企业乐百氏、深圳益力以及汇源果汁的相当份额的股权,同时还收购了奶业企业蒙牛50%的股权,以及光明乳业20.01%的股权,这些企业都是中国驰名商标,行业的排头兵。
"这违反了国家去年9月8日实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相关的条款,已构成对中国饮料企业的垄断。"宗庆后说。
但达能亚洲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并不这样认为:"达能在中国运营和控制的饮料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没有超过15%,市场上还有百事、可口可乐、雀巢、康师傅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达能根本构不成垄断。"
范易谋在两次新闻发布会上再三强调双方1996年签署的协议的法律效应,并称娃哈哈的非合资公司违背了合同的内容。他说,"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这些非合资企业变成合资企业。"
并购前景扑朔迷离
双方并购纠纷目前在中国已引起强烈反响。来自一些门户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数万名投票者中,有超过九成的网民认为"达能收购娃哈哈等知名品牌,目的在于垄断中国饮料行业"。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娃哈哈在履行合同方面的确存在"硬伤"。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发表声明,称"商务部将严格按照规定行事,既要增强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同时也会按照规定保护中国企业的权利。"
达能与娃哈哈的并购纠纷目前已对达能股价产生明显影响。由于市场担心达能在中国的业务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其股价10日跌至121.60欧元,收低1.6%。
目前随着双方不断在媒体上公布各自的证据,双方谈判道路显得越来越远,一些人认为,达能和娃哈哈真的已经开始刺刀相见,一旦完全撕破脸皮,不知道双方如何收场?但不管结果如何,这次并购事件将会对外资在中国的并购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