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书记蹲点 > 蹲点手记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蹲点手记之三

对文化的再认识

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5:31: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7年4月12日,周江勇记于石浦镇东门渔村)

  蹲点东门渔村,深入渔民生产生活,踏看历史文化遗存,与文化热心人士座谈,体验豪爽热情的渔民品性,无不感受到浓郁的渔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生活工作在其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对文化的特质性、教化性和创造性有了新的认识。

  渔文化的根在渔村。在渔家院子召开的“渔文化”座谈会上,岛上一批文化热心人士,拿出他们自编的省内第一本海岛志——《东门岛志略》,如数家珍地向我道起东门岛的历史和文化来。现存的浙东第一烽堠、象山第一兵营、妈祖庙、城隍庙、王将军庙、门头山灯塔等文化遗迹,以及后人设立的蔡元培像和二难先生墓、东海第一白玉神像妈祖像、蔡楚生和聂耳拍摄渔光曲纪念碑等都显示了东门岛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东门人的文化自豪感。打船要打“船眼睛”、起锚拉网唱号子、出洋把渡吹角螺、双脚不许荡船外、七男一女不同船、吃鱼先吃鱼头、吃鱼不翻身等生产民俗令人称奇;正月十四吃发财羹、十四夜请背箕姑娘、三月三海螺爬上滩、五月十三兄弟会、七月十六放水灯、七月三十点地香等生活习俗令人神往;“阿姑代拜堂、公鸡入洞房”,“渔家孩子同月生”、“阿狗阿猫作姓名”等渔村风情令人发噱;渔业生产工艺及渔家饮食更是引人入胜,东门岛真是一个“活炭”的渔文化博物馆。是啊,长期的海上作业和渔家生活,积淀了海岛渔村独具特色的渔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渔民需要自己的文化。在“渔文化”座谈会临结束时,我习惯性请他们提提要求,意外的是他们既不提生活上的困难,也不提建设项目,只说东门渔文化底子厚,传统的文化活动很多,希望能支持一点经费,让他们把东门渔文化搞好,把渔民的文化活动恢复开展起来,使东门的渔文化发扬光大。真不愧是文化热心人!联系到昨晚上观看的渔民自拍的东门渔村谢洋赛会活动录像,渔民上身赤膊背心,下着隆裤,姑娘行一身渔家服饰,热情高涨,特色浓厚,令人印象深刻。诚然,渔民海上作业环境恶劣,抛风跌浪,“吃不安呆,拉不安呆”,回到岸上后,十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活。平时,我们说要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简单地想着要投多少钱搞多少文化设施,搞多少高档次的文化活动,而是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多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群众有自己的文化内容,这样的文化才会有生命力。

  文化是可持续的生产力。文化源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进而又陶冶人们的品性。东门渔民长期过着讨海生活,形成了团结协作、勇不服输、敢于拼搏、豪爽好客的文化品质,进而造就了东门渔民敢闯、敢冒的性格,我省渔业生产许多好的思路、好的经验都出自东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在全省渔区率先实施对船股份合作制改造,促进了渔业生产力的大发展;又率先提出“造大船、闯大海、创大业”的口号,掀起了大造钢质渔轮的热潮,一度称“全国渔轮看象山,象山渔轮数东门”;东门渔民还首先提出设立休渔期的倡议,提出了“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口号。面对渔区缩小,渔业资源衰退,效益不稳定的现状,东门渔民们也在积极探索转产转业的出路,并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同时积极开拓海洋运销、水产品加工、观光渔业等项目,尤其是对发展渔家乐充满了信心。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蕴育了该地人群的个性特征。东门渔民身上流淌的渔文化基因,让他们在关键时期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在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一个地区的认同,更多地体现在对该地独特文化的体验上。东门渔村灿烂的渔文化正在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  编辑: 余伟刚

相关稿件

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

·少一点“精英”感 多一份群众观 2007-04-16
·渔村一天的感悟 2007-04-16

 浙江盘点 更多 
·[4月16日·精粹]王国平:杭州还没到收拥堵费的时候
·[浙江一周] 4月18日,看杭州火车如何提速
·[4月13日·精粹]帅哥发型师爱捏美女顾客鼻子
·[4月12日·精粹]商务部就达能收购娃哈哈一事答问
·[4月11日·精粹]省考试院专家深度解读平行志愿
 精品专题 更多 
·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
·海盐县委书记梁群
·玉环县委书记高敏
 图说新闻 更多 
高中学子举行汉服成人礼
高中学子举行汉服成人礼
变形船让“低头”过桥不再难
变形船让“低头”过桥不再难
雷峰塔下 百对老夫妻共庆金婚
雷峰塔下 百对老夫妻共庆金婚
楠溪江:一江清水向南流
楠溪江:一江清水向南流
西湖提前“客满”
西湖提前“客满”
大陈岛上惊现近千余发机枪子弹
大陈岛上惊现近千余发机枪子弹
小学生“经商”捐助贫困生
小学生“经商”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