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月3日,星期二 阴
地点:灵溪镇官堂村
回到官堂村蹲点住宿地,已经是深夜11点多。乡村的夜显得特别的安静,本是睡觉的绝好时机,因很多事情缠在心头,困了却没有睡意。
“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我这次蹲点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晚上6点30分到10点55分,我在灵溪镇官堂村第一书记许可尧和农村指导员陈继宙的陪同下,借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踏着泥泞的乡间小路,走访了林锡凤、黄其阳、黄其飘、林锡芬、郑道绸等村民的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了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土地被征用后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官堂村地处灵溪镇对务办事处中心,是县城新区建设核心村,全村总面积0.8平方公里,总人口275户1296人,去年人均收入4260元。时代广场、东方景园、行政中心、苍南中学和水景公园、站前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在该村建设,使该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因征地、拆迁、安置、建设、就业而来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于我的到来,村民显然是比较兴奋和激动的。走到村民郑道绸的家时已是8:35分,没想到竟有100多村民在那里等候,一些家庭还男女老少全家过来。刚开始时,村民们有些拘谨,我说:“大家靠前坐,我今天来,就是要听听大伙的心里话,听听你们村民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大家有困难和问题尽管提、尽管说,我一定尽力解决好”。一听我这么说,村民们放松下来,大家争着往前挪。坐到我身边的村民越来越多,诉困难和提意见的声音也不时地冒出来。郑道绸说:“新区开发很多工程在我们村征地建设,而按比例返回村发展集体经济用地指标,却至今未得到落实,我们对拆迁后的安置和再就业非常顾虑和担心”。
站在门外的村民林锡业、朱坤亮、朱守珍、郑友定等说自己不会说普通话,我就让他们用本地话一个一个轮着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提出来,然后叫人一句一句给我翻译。村民朱坤亮说:“目前,我们办事处拆迁政策不统一,不同的拆迁政策造成执行上的不平衡,我们老百姓有意见,希望上级能落实拆迁户安置政策”。郑友定说:“失地农民最怕没出路,所以我们希望学习谋生技能,实现重新就业,如果政府在培训上给予考虑,我们有了一技之长就不会坐吃山空了。”朱守珍说,“新区开发在我们村,这对我们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失去了土地,我们的家庭收入就失去了,所以希望政府多考虑一些社会保障问题”。
老村长林锡凤是个老退伍军人,今年58岁,在部队当了8年兵,1983年回来后至2001年一直当村干部。我一进家门,老林非常热情和激动,赶快从后门搬来一条长椅子和我坐在一起,跟我拉起了家常。我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说“书记啊,新区建设,我们村民都非常欢迎,也非常支持配合。但房屋统一拆迁已经多年了,100多拆迁户被安置在官堂小区,现在房子都已建好了,但由于各种原因,路、小区大门、水电等设施都还没有跟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我们这些拆迁户一直搬不进去,至今还得在外租房,生产生活极不方便,我的小儿子,今年都27岁了,还没有房子结婚,希望政府尽快帮助解决,让村民早搬新家”。村民们还就子女就学难、无房户安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畅所欲言。
从村民家出来,我的心里很不平静。就连夜召集规划、国土、农民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县城新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灵溪镇委书记、镇长等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对今晚村民反映的难题进行了梳理,并逐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我觉得,村民反映的问题,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让发展的成果切实共享于民。我要求灵溪镇和县城新区负责对官堂村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明天开始,挨家挨户发调查表,摸清村民家庭情况,特别是无房户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因村制宜,分门别类,理出思路,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出台的政策要有针对性,统一思想,使存在的问题能够逐个落实;县农民创业指导培训中心对失地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规划、国土、新区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列出时间表,切实抓好安置小区综合实施和配套绿化等工作的完善,让拆迁户尽快搬进新居。
短短五个小时的走访,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少、感触颇多。我始终觉得,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件事情对一个乡、一个县来说可能只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但对一家一户来讲,就是百分之百了。村民们提到的每件‘小事’对他们自己来说都是大事,我们一定要努力解决好。在推进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村民反映安置、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问题需要完善。我相信,出现的问题,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只要我们的干部沉下去,倾听群众呼声,掌握做群众工作本领,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只要我们的干部深怀爱民之心,时刻关注百姓冷暖,出真招、出实招,才能真正使“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