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迈着轻盈步伐走到浙江人面前,面对过去飞跃的一年,敢作敢为的浙江老百姓并不为自己的钱袋子或新房子感觉满足和自豪,他们似乎在扪心自问:"忙碌中,我还幸福吗?"最近,华埠中学71(2)班同学会在开化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农庄举行,阔别33年的40多位高中同学终于重逢,尽管山里劳作辛苦,多数同学头发稀少、花白,但同学们谈论最多话题,依是33年前"散伙"时争辩的幸福话题。
幸福就是简单快乐
班里有20多位同学至今仍是农民,10多位同学下岗在家,甚至还有同学在街头蹬三轮车和在小山村当教师;少数几位同学成为公务员、医生和个体户等。离校时,他们与我们这几个城里同学争论的观点是,尽管在农村劳动,他们也能有自己的幸福。
山里同学讲的"幸福",其实,是当地的一句土话,就是"快乐"的意思。尽管一些同学至今没有到过杭州,更难想象城里人的幸福生活。然而,他们仍然坚持认为,"幸福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富有的人,没病没灾,有活可干,家庭平和,就是一种幸福了。
当然,我的这些五十出头的山里同学的幸福观,背离着世俗的金钱、名利、地位,是山里人的一种平和,如江义恒同学每天守望10亩山地里的庄稼,凭一双勤劳的手家里盖起了小楼房。他说这就是幸福。也许,我的同学们的这种感受恰恰能代表浙江4600万普通老百姓对幸福的真实感受。
如果让哲学家、经济学家和作家真要把这种感觉转化为可度量、可分析、可比较的数据,并站在我省和谐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其技术难度很大,也没有必要。
幸福确实是简单的。我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最为典型的现象:在浙江,不仅光鲜的富裕人群,有着对幸福的渴望,即使在生活于欠发达山区当农民和下岗工人,他们也能感受到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时,采取的善待民生和符合民意的一个个细微的动作与步骤,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幸福就是一滴水见到了太阳。
幸福就是被人尊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后发布"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报告说,当前,"就业、失业"、"看病贵、看病难"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这三大"痛点",正侵蚀着百姓对生活幸福的感觉。
金春根同学--一对夫妻双双下岗的职工,曾在4年前对我说,自己确实看不到生活的阳光,幸福只能残留在哗哗流出钱江源头儿时的记忆中。48岁那年刚下岗,社区干部就上门帮他解决再就业的问题,结果,他白天在一家企业当仓库保管员,晚上在一家歌厅放歌碟。这次在同学会上,他喉咙山响,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作为浙江人,我感到幸福呵,尽管钱赚得不多,但我有工作可做,我的幸福指数不比你们少啊,因为幸福跟着我的感觉走。"
就业与失业,并不是东北就有的问题,在人多地少、工业并不发达的浙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在就业上,浙江有自己的实践勇气,5年前率先从杭宁温开始,停止实施近10年的针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证卡制度,拆除了最后一道带有歧视性、限制性的就业门槛,带来了机会公平。
在舟山市普陀区当擦鞋工的一位女同学,有一次,无意间参与到建立公平、共享制度的工作中去。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姐妹每天起早摸黑为赚1元钱擦鞋费,在城市忙碌着,然而,城建部门居然来收摊位费、占道费、服装费。在学校时,她就是我们班里的一个挺会思考问题的女同学,她打来电话说:"我赚1元钱,有1角钱被管理部门收走,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城市不是哪个人的,城市是全体公民的,他们不为我们服务,为啥每月要收那么多的杂费呢?!"她勇敢地站出来了,向有关部门讨说法。这样看起来不起眼的事,却得到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公仆们深入鞋摊听取擦鞋者的意见,并从解决就业的高度认识个别部门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文件,统统减免了这些收费,擦鞋的1元钱终于完整地流进劳动者充满汗水的衣袋。
周书荣--一个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开化县华埠镇张村的老农,在同学会上,自称自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但这位现代的"闰土",却在同学会上讲起农村的变化:在家种田,不向国家交1分钱农业税;儿子外出打工,不须证明就到上海打工赚钱;张村也在享受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险的城里人待遇;还有,老房子、新房子的和谐存在,小轿车与老牛相拥在家门口……
尽管住在大山里的老周,无法看到杭州的钱江新城、动漫城的伟岸起伏,但他同样能伟岸地站在山沟里,觉得小山村早上的阳光,与城市里的阳光一样新鲜和生动。他对我说:"在家里干农活,可能一年收入不高,但现在城市就业也很困难,我坚守农业,就能让别人多一个位置,我的劳动价值仅仅用钱是难以衡量的。"
当然,作为时刻关注全省百姓的民生问题的省府大院,为了像老周这样的当代"闰土"的长远幸福,每晚办公室里的灯光也会久久难以熄灭。在省领导看来、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平安,是执政者关注的焦点,要经常性地采取各种措施,通过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来验证浙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浙江普通人群能享受社会公平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省领导创造出的幸福理念,牵引着我那些远在深山种玉米的老农民同学的幸福阳光,每天都能照进心坎。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一步步深入制定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政策取向,让普通百姓在政策指引下得到实惠,使浙江就业、保障、救助体系日臻完善,一个"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格局正在形成,使全国关注的"三大痛点"淤血散尽,成为浙江工作的"三大亮点"。说实话,被国人注目的"富裕省份"浙江省,其实远不是处处冒黄金、户户富得流油的地步。然而,不同的人群为什么都能满足不同的幸福指数?这是因为省委为实现机会公平,预走一步,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合理设计,使社会成员普遍获得发展带来的利益。同学会上,作为医师的苏建社,还把省里的做法概括成"幸福不仅要公平、共享,还要有健康和安全。"
身心健康就是幸福
老百姓的幸福总是与健康紧密相连。无论是在农村健康医疗保险普及的衢州各县,还是在杭宁温都市里的大小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老百姓一谈起健康,便认为这是幸福的本质要求。同学会上,许多同学的观点更深一步:健康不是没病就好,还得要环境与心情一样好。
在开化县第二医院当护士长的张云香同学,如今不仅要在医院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还得到华埠镇4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帮助工作。以前生病都到医院来,没人想过,有了社区医疗站,小病可以在家门口看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医生苏建社同学告诉说,他每年到村合作医疗站和社区医疗服务站指导工作的时间,有一半以上。生病不出门,医院建在家门口,对于住在山里的张加锡同学来说,以前生个病,要撑船过渡,跑几十里路,才能找到医院。现在好了,村合作医疗站里,有病看病,无病赤脚医生搞防疫。
前不久,宁波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中国最安静的十大城市之一"。对于这个称号,许多对于宁波建设发展速度很快有深刻印象的人,无不感到意外。因为1998年以来,国家每年都要对包括杭州、宁波在内的47个环保重点城市考核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文毅同学的家住在宁波市镇海区,楼下有个公交车站,以前每天清晨6点在梦中时,就会被公交车报站声和嘎然而来的刹车声吵醒。他的妻子小孙中午想打个盹,隔壁的游戏房里的喧哗声,又让她无法休息。"以前到有关部门反映,还有人会朝我白眼,说城市嘛,白天总会吵一点,你要不吵,搬到农村山沟里去住好了。这次,我到市环保局投诉,很快引起了重视,如今,公交车把报站声放低十几个分贝,司机刹车声也轻多了,使我终于体会上安静城市的幸福了。"
平安是幸福的守护神
在百姓幸福观中,平安是幸福的守护神。徐功仁同学的孩子在杭州替人开车,他也带着老伴从开化来到省城打工,在人来车往的都市里,他对平安是福更有理解。他认为,平安不仅包括公共安全,还与出行、吃住安全有关。
目前,疲劳驾车、酒后驾车、无证驾车、占道驾车、飙车闯红灯,正成为生命的"第一杀手"。今年以来,义乌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继续保持走在全省县级市前列,但也存在一个问题让义乌人感到难堪,市公安局长黄宝坤说,义乌每天有20多万客商和游客进进出出,我们以前把牢安全关,是把刑事民情发案率降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义乌现在已成为全省最安全的县市之一,但有项指标始终困扰我们,就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义乌市果断采取措施,像打击刑事犯罪那样,整治酒后驾车、飙车等不文明开车行为。华埠驾校老师刘有根同学,最近到义乌出差,就遇上有趣事儿,交警请驾车到义乌的司机参加广场安全行车活动,请来"不抢一秒"安全行车110万公里的恒风汽车旅游公司老司机徐有成宣传安全行车。
刘有根介绍,上千名新老司机在现场交流行车安全技术,现场很壮观,有位社区大妈儿子经常开车出去,她在家天天不放心,也赶来听听,要把安全知识告诉给儿子,大妈对老刘说:"以前不是说,车轮一动,想到群众吗,我觉得现在是车轮一动,首先要想到全家老小,司机出事故了,起码有两家人不安宁了。"
从社会治安到食品安全,同学们谈论的有关平安的方方面面,正是建设"平安浙江"所涵盖的内容。围绕着各自的幸福话题,华埠中学71(2)班同学会开了整整一天。黄昏告别时,同学们约定:再过10年,同学们步入老年时,再来相会谈谈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