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歌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储存介质。在中国,在浙江,原生态文化曾被当代生活的轻尘遮掩,它的华彩在近两年来日益被人们认识,“原生态”去年经由央视“青歌赛”甚至成为文化的流行词汇。
这也是本报与省音协创意发起的“寻找最浙江的声音”活动,能吸引那么多音乐工作者和优秀民间歌手目光的原因。而近日,由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浙江在线联动推出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正在全省各乡村热闹展开。记者下乡寻找原生态歌手的过程中,发现村子里老的小的随便开嗓都能唱个几首原汁原味的山歌,原生态,其实在村子里并不稀奇啊。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的“寻找最浙江的声音”要跟“农民种文化百村赛”互动共享,向浙江所有的村庄发出邀请。让我们共同来寻找最浙江的声音。通过寻找,激发浙江人对自身地域文化、传统精神的自信和热爱,用艺术形成一种文化的感召力,走向全国,展示本乡本地的文化魅力。本报将在本月底举行第一场原生态歌手PK赛。
如果你们村有富有特色的原生态歌曲,请不要犹豫,马上向我们推荐,或许你们村的歌声就是我们要找的“最浙江的声音”,或许你们村里的那位山歌王就是我们要向今年央视“青歌赛”输送的原生态歌手……我们的热线电话是0571-85310741(今起10:00-17:00),邮箱是qbwy@zjnews.com.cn,我们热忱欢迎农民兄弟的推荐和参与。
PK﹃最浙江的声音﹄·咱村的民歌手
第一号选手蓝荣昌蓝仙兰
声音发源地景宁东弄村
原生态特色情歌对唱高亢婉转
本报丽水专电“对娘砍柴入山林,山林里面阴沉沉;千万教妹莫走远,妹你去远娘难寻……你娘的柴禾光溜溜,我郎的柴禾弯又弯;我砍柴回家担去卖,你砍柴回家好煮饭;你娘担走好嫁女,我郎担走讨媳妇。”蓝仙兰头戴凤冠、身穿蓝色民族上衣与超短裙;蓝荣昌则一身畲族黄衣——这对畲族歌手亮开嗓子,高亢而婉转的嗓音唱的是一对夫妻山林砍柴的情景。
景宁畲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会,在鹤溪镇民族小学操场上举行。蓝仙兰和蓝荣昌的这首对唱《砍柴歌》获得了全场最高的9.88分,赢得了原生态组的冠军,乐得台下他们鹤溪镇东弄村的父老乡亲们,把手掌都拍红了。
58岁的蓝荣昌与44岁的蓝仙兰都是畲族人,他们并非夫妻,但是,他们在舞台上却能用默契自然演绎美好的歌声。这对畲族山歌明星搭档,成了本报与省音协联手主办的“最浙江的声音”寻找行动的第一号对象。前天,生活在东弄村这个典型畲族山村的他们,向记者娓娓讲述了他们和畲族山歌的故事。
情歌对唱,河对岸姻缘一线牵
别看眼前的蓝荣昌皱纹满面,年轻时的他可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痴情少年。刚成年那会儿,他遭遇过一次“一见钟情”,而且还是女方“主动进攻”的。
那天,蓝荣昌在河边放牛,忽然瞥见河对岸一个同龄女骇。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蓝荣昌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正当他盘算着怎么与对方搭讪时,对岸飘过来了火辣辣的歌声:“那边山里有个人,不知男人是女人;如是女的不用说,如是男人过来聊……”
蓝荣昌好歹也是闻名全村的歌手,他当然不甘示弱,很快他也打开了嗓子:“女唱一首男唱首,两人唱歌结同年;对歌也是古人礼,歌是祖先流传唱。”
而对面的回应更加热烈:“妹在这边哥在那,阿妹唱歌甩过去;唱首山歌给哥对,不知阿哥对不对。”
哈哈,有戏了,蓝荣昌抖擞精神再唱:“郎在这边妹在那,隔片竹林隔片山;哪片竹林生好笋,生出好笋结同年……”
这次精彩的对歌造就了一段良缘。河对岸的那个姑娘,不久就成为蓝荣昌的另一半,两个人一直幸福地生活到今天。
婚宴对歌,新娘上场扭败局
和几乎所有的畲族姑娘一样,蓝仙兰出嫁时,也少不了一场盛大热闹的婚宴。最精彩的是当天晚上的喜宴。双方请来的歌手——男方请的叫“赤郎”,女方请的叫“赤娘”,喝一杯酒就唱一首歌,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对歌。
按惯例,喜宴当晚新娘是不应该出来唱歌的,但是蓝仙兰听大家唱得高兴,尤其是“赤郎”明显占了上风,她忍不住站出来了,端着一杯酒唱道:“一双酒杯花来对,奉上酒席敬赤郎;敬你赤郎双杯酒,喝了一杯再一杯。”那“赤郎”一时竟对不上来了,人们一哄而上,七手八脚地在他脸上抹上锅底灰,引发一阵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