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一起从浙江化工学院(现在的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陈保华和周明华一起创立了今天的华海药业(600521),两个人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公司中,这两位在沪深股市自然人持股排名第12位和13位的富豪,所持有的股份也是相差无几,并被业界喻为“华海双雄”、“双剑合璧”的创业“兄弟”。
但如今,这样的场景不复存在。4月13日,华海药业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陈保华联合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一举缴了总经理周明华的“械”,迫使周明华退出了董事会。至此,两位共同创业的合作伙伴终于分道扬镳。
“其实也就是从上市后想法就不太一样了,我强调走专业化的实业道路,不会为了满足一些资本市场的需求在决策上做改变。他(陈保华)不一样,他要玩资本,投资股市。”从华海董事会出局后,周明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双雄决裂:周明华出局董事会
4月13日,华海药业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股东及股东代表16人,代表有效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为15051898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5.39%,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三届董事会成员的议案》。
表决结果显示:同意公司董事长陈保华进入董事会的股份占出席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47%;反对0股;公司总经理、董事周明华的同意股份占出席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43.40%;反对股份占出席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52.95%;原公司董事、周明华之妻孙青华拥有与周明华同样的同意股份和反对股份比例。周明华夫妇双双落选董事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陈保华提名的两名新董事会候选人以几乎相反的表决股份比例进入董事会。
从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看,投给周明华和孙青华的反对票均为79693249股,占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52.95%。显然,陈保华不仅亲自投出了反对票,还获得了持有相当数量股权的“同盟军”的支持。有意思的是,投给陈保华的同意票高达149718981股,占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47%。看来,周明华投给陈保华的倒是同意票。
面对华海弃自己而去的局面,曾经呕心沥血为之付出18年的周明华只能无奈地接受。作为华海药业第一大股东的陈保华,目前持有华海药业25.9%的股权,有权提交改选董事会议案,投票过程亦符合程序。周明华作为华海药业第二大股东(持有25%股权)只能出局董事会,这同时也意味着他亦将退出整个华海药业管理层。
对于这样的结果,周明华并非没有心理准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情况显示,陈保华于今年3月30日买入华海药业481770股,4月2日和4月6日又分别买入61500股、393700股,3个交易日里共增持936970股,持股数量增至60067182股,持股比例升至26.10%。而4月10日,周明华则选择了在二级市场减持1220248股股票。
“既然他(陈保华)想要我出局,我也不想以怨报怨,也没有必要去争。如果因为争执造成公司经营的恶化,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对此,周明华这样解释。
情同手足:财富从两万到十亿
在华海药业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谈:陈保华和周明华两位老总从创业以来,一直在同一个办公室面对面办公。一位华海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让华海人最引以为豪的不是优厚的工资待遇,也不是上市带来的光芒,而是两位老总十多年来志同道合、亲如手足的友情,和因此产生的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1983年,陈保华和周明华怀着各自的人生理想走出浙江化工学院(现浙江工业大学)。陈保华毕业后分配到海门制药厂(现海正药业集团),做质量检查工作,先后做过技术员和质检科副科长。周明华大学毕业后则分配到台州烧碱厂,先后担任该厂技术员、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技术科科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但国企的机制使他们很快就不满足于现状,这对大学时的好友经常在一起探讨怎么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几经商量,他们决定“到外面闯一闯”。1989年1月,他们一起辞去公职,租用几间民房,筹资2万元共同创办了“临海市汛桥合成化工厂”,立足医药产业,开始了华海药业艰辛的创业历程。
在外人看来,陈保华和周明华相似的地方很多:名字里都带着一个“华”字,都戴眼镜,身材也差不多。在一次股权分置改革投资者沟通会上,他们甚至还穿着同样款式的T恤衫。当有人向他们提到这一点时,他们都笑了:“我们俩经常这样,要买什么东西就都买了。”
在创业过程中,两人根据各自的特长和性格特点进行了分工:一直做技术、喜欢做具体事情的周明华负责产品的生产;对医药行业比较熟悉、“想得比较细”的陈保华负责销售和对外联络。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华海双雄始终保持着坦承相见和对彼此的信任,甚至经常一聊就是数小时,从公司到人生无所不谈。
正是凭借着这种“兄弟同心”,历经十余年的开拓创新,华海药业现已发展成为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制剂生产为一体,内外销相结合,科、工、贸并举的大型现代制药企业。
在公司上市后,两人作为自然人持股股东,他们两个人的身价也从18年前的两万陡增到现在的10亿元。据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陈保华持有华海药业59130212股,市值达7.9亿元;周明华持有59033813股,市值亦为7.9亿元。两人位列沪深股市自然人持股市值50强的第12和13位。而按照华海药业周五的收盘价19.88元计算,陈保华和周明华的身价分别达到了11.8亿元和11.7亿元。
观念分歧:实业和资本开始博弈
“其实也就是从上市后想法就不太一样了,我强调走专业化的实业道路,不会为了满足一些资本市场的需求在决策上做改变,他(陈保华)不一样,他要投资股市。”从华海董事会出局后,周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2003年2月17日,华海药业成功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3500万股A股股票,每股股价15.55元。陈保华和周明华二人分别持有上市公司29.15%的股份,牢牢控制着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
企业走上资本市场,让陈保华和周明华的财富陡增的同时,也让两个人十几年的兄弟情谊产生了裂痕。而这种裂痕背后是两个人对于实业和资本博弈的不同理解。
据悉,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陈保华和周明华在发展理念和管理思路上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的产生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2006年华海药业的业绩一改此前持续增长的势头,略有下滑,这当然有医药行业全行业不景气及企业发展周期这一客观因素;但主观上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闹矛盾不无关系。
在企业刚刚上市的时候,陈保华曾信心十足地表示,上市可以淡化因一人的离开而带给公司的冲击。在上市前,一旦一个人退出,另一个人很可能就也会放弃,对公司来说很危险。但上市后,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一切转由股东大会决策,管理者也可以说是暂时的,因此个人的去留就不会给华海带来致命的打击。
不曾想到,4年后,陈保华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陈保华、周明华两人合计持股数量超过华海药业总股本的50%,是名副其实的控股股东。如今,周明华未进入新一届董事会,陈保华会不会搞“一言堂”呢?
把周明华挤出董事会之后,陈保华在随后召开的董事会上表示,他身兼董事长、总经理两个要职,将比以往更加强调董事会的作用。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办公室和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部,每两个月要召开一次董事会例会,把强化董事会职能的工作落到实处。
陈保华强调,尽管自己是大股东,但华海药业是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不是自己的私人公司,他将积极推进公司治理的完善,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记者手记
让实业和资本
双剑合璧
跟传统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一样,在华海药业陈保华和周明华一直以来也分担着这样的角色和分工。在过去,这样“内外分明”的家庭是和谐的,这样“双剑合璧”的企业也是富有竞争力的。
然而,时代在改变。原有的企业构架和分工如何变得更加适合企业在现今的环境下发展,也摆在了更多浙商的面前。面对资本市场的种种诱惑,实业起家的浙商如何抉择和转变确实是个问题。
华海药业陈保华和周明华在面对分歧的时候选择了分道扬镳。在全流通背景下,很多浙江企业的高管也因观念的不同,而选择了减持公司股票。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无从知晓陈保华和周明华的分歧到底具体在实业和资本的什么问题上,但内讧肯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走上资本市场,是很多浙江民企实现再次飞跃的必经之路;而扎实的实业基础,亦是任何一个资本浙商不能丢弃的根本。
实业经营是资本经营的核心与基础,只有做好实业,拥有了优良资产,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本运营。当然,搞实业也离不开资本,但运作资本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到实业上。否则,拿着资本拆空倒空,却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不仅为社会产生不了什么财富,到头来还会毁掉企业。
既然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谁都不可或缺,干吗不将这两者实现双剑合璧呢?这是陈保华和周明华要思考的,同样也是很多浙商正在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