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我国制造业该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

  2007年04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我国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现状

  我国制造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积极走向国际市场,部分产品拥有全球的较大份额。然而,因“价廉物美”抢占市场的中国制造业产品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国外反倾销的贸易障碍,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寻找制造业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原因,提出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制造业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案件越来越多。目前欧盟已向以中国为来源地的皮革或塑胶制的非运动鞋、部分电子秤征收反倾销税,美国也对来自中国的彩电、家具征收反倾销税。至去年5月底,已经发生34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637宗反倾销、反补贴特别调查。

  我国制造业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原因,一是制造业产品出口迅速增长。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反,西方国家近年来制造业普遍不景气,而世界经济的增长梯度始终以制造业的转移为标志,制造业也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尺度之一,所以即使是最发达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制造业。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应付国际收支危机,他们必然把贸易顺差较多的我国列为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二是制造业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在我们看来正是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所在,但不幸的是,在国外却往往被视为倾销。因此,国外经营日益恶化的产业纷纷提起反倾销申请,企图以此把中国制造业产品挤出本国市场。三是市场经济地位导致反倾销案件增加。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大多数国家仍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十分苛刻的歧视性政策。四是我国企业对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应诉意识不强。由于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且经营分散,贸易金额相对较小,应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少有企业能够积极应诉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这就使得国外企业认为对我国进行反倾销非常容易,刺激了当地产业更多地通过提起贸易保护调查申请排斥中国产品。五是对外贸易经营策略失当。一方面,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低价竞销仍很严重,造成制造业出口市场单一化,多数企业靠“薄利多销”,同行竞相压价,致使出口秩序混乱,低价竞销往往导致国外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制造业出口企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未能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根据世贸组织协议,全球关税、非关税都要降到一个新水平,许多国际企业都将采取价格战的竞争策略,反倾销也将随之达到高峰。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应该密切配合,积极应对。

  一是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在制造业的反倾销案例中,对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是造成反倾销的关键,也是发达国家对经济转轨型国家实施反倾销的借口。因此,我们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结合政治、外交手段,改变西方国家的看法,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取消针对我国的一些歧视性规定。

  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应诉,提高反倾销应诉的比率。不应诉就意味着丢失市场,应诉不力则意味着市场萎缩。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各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反倾销法律制度以及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的内容,以便在反倾销应诉中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发挥我国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随时跟踪我国出口商品被进口国反倾销机构立案调查的情况,实行“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对积极应诉和胜诉的企业,通过采用出口许可证、海关审价以及其他手段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不应诉或在应诉中表现消极的企业给予处罚,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是规范出口秩序,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制造业屡次遭到国外反倾销,在一定程度上也由于许多企业存在非理性出口行为,一旦看准某个国际市场,大家一哄而上,为成交竞相压价,不惜亏损出口。恶性竞争不仅会毁掉一些著名品牌,而且扰乱了外贸出口秩序。因此,政府应积极加强对制造业的宏观调控,严禁出口企业低价竞销。不为国外提供反倾销的机会。

  四是实施国际营销战略,规避反倾销。要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增加产品研发和创新投入,提升利润上升空间。与此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以降低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并达到避免反倾销调查之效。改单纯出口商品为直接对外投资。绕过其贸易壁垒,以国外生产替代出口,结果不仅使企业利润成倍增加,而且可以避开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我国制造业应更积极地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提升我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筹码和反制能力,进而维护国内制造业的合法权益,使国内制造业在更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健康发展。


返回专栏首页>>>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检 编辑: 杨晓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