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辉煌浙江精彩瞬间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喜迎党代会 > 喜迎党代会新闻速递 正文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沧海腾龙 天堑通途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今年6月30日即将贯通。

  全长36公里,投资总额超过100亿,使用寿命长达100年,这一个豪壮的“S”形弯,如一条巨龙跨在杭州湾的海面上。

  上个世纪瑰丽的梦,这个世纪来圆。

  这是慈溪的梦想,这是宁波的梦想,这是整个浙江的梦想,这是长三角的梦想。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交通格局,由此将从V字型变成A字型,上海和宁波的陆上距离拉近,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金三角”交通圈;上海与温州、台州距离拉近,彼此交通不必再绕着杭州湾行走;浙东南和苏南距离拉近,苏锡常和甬绍之间缩短到200公里。

  另据测算,大桥建成后的20年内,将降低运输成本410亿元,节约旅客时间定量换算约为65亿元,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约为45亿元。

  还有更多的桥在建造,还有更多的路在延伸,多少天堑被跨越,多少偏远的村庄成通途,多少人的梦,一个接一个地圆了。

  最早建议者钱国本:我的议案终于成了现实

  1994年,宁波市人大代表、时任慈溪市计划委员会主任的钱国本在宁波市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个议案:《关于建造宁波与海盐之间的跨海大桥并要求将大桥南岸选址在慈溪市西三的议案》。在议案中,他指出要跨海建桥直通上海的构想,并替现在的杭州湾大桥选好了址,就在慈溪庵东镇西三一带,离现在的杭州湾大桥不过一箭之地。

  “心里真高兴啊!”作为最早正式提出建造杭州湾大桥的人之一,一想到今年杭州湾大桥就可以提前贯通了,钱国本丝毫不掩饰自己兴奋的心情。而关于大桥的种种往事并不如烟,它清晰地刻在钱国本的脑海里。

  1990年,慈溪市在庵东搞了个汽垫船码头,从慈溪到平湖只要45分钟。“但还是不方便,先要坐车到码头,再坐船到平湖,再弃船坐车去上海,有时候碰到刮大风,船开不了,到了岸边的只好又折返回去。”

  慈溪人迫切地渴望着一座桥,渴望着一条能越过滔滔海面的卧龙。

  1994年,在宁波市人代会上,钱国本领衔的议案终于提交,同年,一位名叫徐观清的政协委员也提交了类似的提案。

  “从那一年开始,关于杭州湾大桥的前期工作就已经在做了,慈溪市计委受宁波市计委的委托,在杭州湾地区设立了气象观察站,进行气象观察。”当年宁波市政府就委托同济大学做方案,后来因故停了下来。

  2000年,造跨海大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大家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地提,提的一次比一次迫切。2003年,终于迎来了杭州湾大桥的破土动工。

  听到这个消息后,钱国本长出了一口气,多年的呼吁,他的感情已经紧紧地跟杭州湾大桥联系在一起。“说起来,我跟杭州湾大桥还真有缘分,当年我的那个议案文号是118号,结果大桥的总投资在118亿元,而它打下第一根桩的时候是2004年11月14日,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

  这条东方的巨龙会给慈溪带来什么?钱国本说大桥贯通以后慈溪到上海只需要2个小时,以前慈溪交通非常不贯通,处于交通链的末端,现在摇身一变,即将成为交通的节点和重要枢纽。“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慈溪的经济带动力非常大,到时候巨大的人流和物流都会经过这座桥频繁交流。县级市里慈溪在浙江省一直处于第四、第五的位置,而现在我们对慈溪经济的上升充满了信心!”

  慈溪村民田玉芬:大桥意味着金灿灿的未来

  慈溪市庵东镇华星村的村民田玉芬头上披了块毛巾,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们。她的眼前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杭州湾大桥。自从杭州湾大桥初具雏形以来,来这里的观光客日益增多,有不少华星村的村民就在大桥旁的马路上设摊,贩卖他们从大桥附近的滩涂上打捞上来的海产品。

  52岁的田玉芬肤色被太阳晒得有点黑,不时地热情招呼一下走过的游客,尽管没多少人买她的泥螺,她的脸上还是一片恬然。“本来也不指望赚几个钱,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每天坐在这里看看这大桥,也挺开心的。”

  望着那朝海面无限延伸的桥,田玉芬感慨万千,“以前到那边去太不方便了,最早从这里到上海要10几个小时呢。”

  田玉芬说自己年轻时跟丈夫一起到上海做生意,走329国道,早上出发,要到上虞、绍兴那里吃中饭,吃完中饭再走,到了杭州或嘉兴又该吃晚饭了,等到了上海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后来终于有气垫船开通了,虽然要换几次交通工具,可一上午的工夫就能到上海了。“不过风浪大的时候坐在船上也难免担惊受怕,我就在船上吐过几次。”

  而这座桥无疑给她带来了希望。“本来我们村子里有很多人在外面闯荡的,现在回来了不少,大家说等这跨海大桥开通以后,这里赚钱的机会多的是,你去村子里看看,很多人都造了别墅,等着卖个好价钱或者出租呢!”

  象山人陈安羽: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去看爸爸了

  “今年五一回家还要四个多小时,可再过几年就快多了。”在杭州一家政府机关工作的象山爵溪镇人陈安羽说,语气里有一份遗憾,更有一份期待。

  陈安羽忘不了去年9月14日,听到象山港大桥奠基时候的惊喜心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可以多回几次家了。

  而退休在家的老爸也迫不及待的通过电话来跟他分享要造大桥的喜悦心情。在老爸的口中,陈安羽得知,早年由于交通条件不便,来象山工作被很多人视为畏途。

  曾有这样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爵溪渔民砸铁卖锅,兴办针织企业。当他们借了车,费了一天时间翻山越岭把上海师傅从宁波载到象山的前岙村时,山岭挡住了去路。求贤心切的渔民兄弟想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办法:用轿子把上海师傅抬进了海边渔村。

  而陈安羽的老爸作为象山县政府的干部,以前到杭州、宁波出差或开会,都要提前一天动身。以致于很多时候,在宁波开会,主持人经常会说:“象山的同志到了没有?象山的同志到了我们会议就开始。”

  现在象山与宁波的车距缩短为1个半小时;可是宁波其它各县(市)区都已经纳入宁波一小时交通圈。相比之下,象山仍然处于交通末端。

  跨海飞架的象山港大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将象山到宁波的距离缩短为35分钟。

  “听老爸说今年年中大桥就可以全面开工了,到时候,从杭州到我家也就2个半小时,每个周末都可以回家了。”陈安羽笑嘻嘻地说,到时候,把家乡的海鲜带回杭州,还新鲜得很呢!

相关稿件  
·喜迎党代会民生篇:生态家园日渐显山露水
·喜迎党代会民生篇:大河有水小河满
·喜迎党代会民生篇:脱贫农民的新生活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天堂硅谷 光荣与梦想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希望多了幸福多了
·喜迎党代会民生篇:过上了有保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