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义乌侬,我一定拿出最好的作品参加文博会,为家乡人争光。”2月13日,当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执委会工作人员赶往东阳,向中国竹工艺大师何福礼发出邀请时,何大师兴奋不已。
何福礼,1944年出生于义乌市城西街道井头徐村,1958年到东阳学竹编手艺,其间不断吸取传统和各种流派的竹编技艺,形成了一套“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竹编技艺,专家们称他为“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一绝”。 2003年12月,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竹产业协会授予何福礼“中国竹工艺大师”称号。
2005年,何福礼三次应考,攻克了竹丝镶嵌和在国内几近绝迹的“反簧”技术难关,八次进京修缮故宫博物院中最精美最豪华的建筑———乾隆皇帝御书房倦勤斋(竹编部分),使其恢复历史原貌。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称他为“故宫大修中内装修部分的试验者”,认为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副总裁吴?亨利则称何福礼为“天才的艺术家”。
1月28日,由义乌市委副书记陈秀仙带队的一行13人在前往北京开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之时,在飞机上看到当天《义乌商报》关于何福礼大师一篇情系家乡的报道后,纷纷认为,能邀请传统工艺大师回家乡参展,一定能提升文博会的档次,增添文化大市的内涵。
文博会执委会工作人员回义乌后,经多方联系,于2月13日赶往东阳,在观看了琳琅满目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香炉鼎》、《渔翁》、《海鸥》、《咏鹅图》、《大象》、《哪咤闹海》、《八仙竹丝花篮》等竹工艺精品后赞叹不已,发出了诚挚的邀请。何福礼表示,能够接到家乡的邀请,是我的荣耀,虽然4月初我将到北京修故宫,但我一定会参加这次文博会,我将制定一个详尽的参展方案,分成精品展示、现场表演、竹艺选购几个区,为文博会的争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