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我要讲个骗局,是值得很多中小型企业注意的一个骗局。”昨天,绍兴马先生打进快报热线,语气有点急。
他说的骗局,其实就是快报以前报道过的“订单骗局”。
马先生是绍兴某公司的业务副经理,在这次骗局中成功“解套”,他想跟读者们说说,他识破这个骗局的过程,给中小企业主们提个醒。
1.马先生:先观察对手,心里有个数
前不久,我们接到一个公司电话找上门的大订单——数量大、利润丰厚。并要我们去趟山西运城谈细节。
因为是大单子,我们也很谨慎,就派了两个业务经理过去。临去前,也按照对方“关照”的买好10条香烟、带上几瓶五粮液等。
虽然对方说当时会接机,但这两个业务经理到了西安机场,就先使了一招:把手机调成了震动。
在机场,他们没有看到有人举着接机牌,相反却在隐蔽处看到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不断拨打电话。这个时候,业务经理很镇定,不能让他们看出来,先出机场。
2.马先生:就算谈合作,也要争取掌握主动权
离开机场后,两个业务经理先向他们解释,“刚刚在机场没见到你们,刚好山西有个朋友在,就上了他的车,宾馆也找好了。”随后,再向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过来吃饭,谈订单细节。
可当他们听到“我们的山西朋友是边防支队的”时,就怎么都不肯来了,非要业务经理去运城。
结果,去运城途中,对方又说他们在永济(山西的一个县级市),让业务经理就近找个宾馆住下来。
(说朋友是边防支队的,其实是个幌子。人单力薄,在陌生的地方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3.马先生:在当地摸个底
业务经理一开始就做了两件事——
先到当地工商所核查电话,没有这家公司;再到市政府查询相关信息,接待的同志一听大致内容,脸色就不对了,说最近反映这个情况的浙江人已经很多了,但讲得比较含蓄,一再叮嘱要谨慎,一旦有情况立刻报警。“最近你们浙江商人像这样上当的特别多。”
听到这里,两个业务经理就大致明白了。
分析:
马先生说,骗子多数是想骗点礼品、礼金,企业损失也就在1万元左右,一般也不会报警。
“如果是骗子,可能他们也很会谈生意,但他们往往缺乏产品的专业性。”马先生说,在第一次通电话时,就可以试探一下对方,比如故意把价格报高一大截,又或者故意把几个产品的规格、大小、名字说错,“如果对方这些都不关心,要你带什么礼物去谈的话,可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