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4月25日,下午三时,绣湖广场,义乌市“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仪式后,义乌市级领导手臂上带上文明劝导红袖章,手拿文明礼仪小红旗,头戴小黄帽,走到义乌街头文明劝导,若是闯红灯或是乱穿马路,都将受到“小黄帽”的制止。此次活动是号召全市人民文明出行,营造有序的文明社会风尚。这仅仅是义乌争创文明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义乌,这座商业之城,文明创建同样硕果累累。2006年,义乌获得首批“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07年2月8日,义乌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2003年,义乌出炉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创建了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创建了教育强市,学习型城市创建全省领先……这些创建的文明成果,义乌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我们走进了义乌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副主任张子民为我们介绍了义乌人创建文明之城付出的努力。
诚信经营是市场的文明表现之一,义乌“信誉立市”并非空口号,而是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监督系统,为“信用”提供了保证。
据了解,义乌市制订并实施了《义乌市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建立消费维权组织网络实施方案》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人(采购人)不良行为记录认定和处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苏浙沪百名专家话诚信”活动,发表《义乌宣言》,为信用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开展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虚假广告等多项整治活动,建立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在全国县级市率先设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并开通12312举报投诉电话,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个人“诚信”体系,经营户自我监督。义乌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活动和“百店千企万摊”信用建设活动,推行诚信文明经营积分制,建立市场经营户个人信用诚信体系,强化经营户守法经营意识。中国小商品城5万多经营商位全部实行明码标价,对食品、化妆品、电器、服装等重点商品全面推行商品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购销台账制度、品牌准入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净化市场商业环境。中国小商品城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惟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称号。
经营户是否“诚信”,到数据库查查就知道——义乌市还建立了主体信用查询系统。市政府网站整合了全市108个机关单位和镇(街)资源的50余个数据库,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促诚信。以工商部门经济户口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企业信用和金融信用查询系统,开展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公示和信用奖惩工作,整合完善了25个部门信息的全市诚信平台,增强了全社会的守法诚信意识。
“诚信”的商业之城
义乌人学外语、学电脑、学外贸知识已蔚然成风。“早上到国际商贸城西大门,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市场组织下,很多经营户在自觉地接受英语培训。”张子民介绍,近几年,义乌市为市民组织了多项免费培训,大家学习劲头很足,甚至出现了40个班,2000多位经营户一起学英语和电脑的情形。
义乌在教育上投入很大。近年来,义乌市镇两级财政投入教育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新建了义乌中学等20多所现代化学校。2005年学龄人口高中入学率和大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8.7%和40%。创办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7000人以上,校园面积1000余亩,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制订《义乌市建设学习型城市规划(2003-2010)》,建设规范市民大学、镇街教育学院、社区学校三级教育机构,完善市民教育网络体系,开展五大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发展终身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相继成立成人教育中心、企业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服务中心,培育发展各类社会培训机构104家,构建了涵盖23个工种的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
投入教育资金达30亿元以上
义乌承办全国女足锦标赛、CBA等各类大型赛事,在体育文化上,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义乌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5平方米,认真承办全国女足锦标赛、CBA等各类大型赛事,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之一。同时,高标准建设文化设施体系。目前,投资1.8亿元的图书馆、档案馆已开工建设,广电中心大楼、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婺剧团、新华书店等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以“东海明珠工程”为载体,完善镇街文化中心建设,佛堂、廿三里、稠城三个镇街文化中心获得了省级“东海文化明珠”称号,江东、赤岸获得了金华市级“东海文化明珠”称号。积极承办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实现总成交额13.6亿元,实现了展示文化成果、创造文化商机的展会目的。
义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相当普及。全市组建了1500多支花鼓队、锣鼓班、合唱队、扇子舞队等群文组织,经常性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体育文化的“急先锋”
20多年前,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起,义乌人创造了一个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奇迹,如今,义乌人正在创造一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奇迹”。
2003年,义乌市率先制订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争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2006年又制订了《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把“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内的村庄分期分批进行新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20个村启动新社区建设,全市累计拆除旧房530万平方米,建新房407万平方米。
开展村庄整治,抓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化”工作,对公路沿线村庄实行“穿衣戴帽、拆违拆空”,村庄整治受益面达90%以上。
实施新社区建设,广大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计划到2010年,全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居民饮用水全面达到安全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完成13万农村居民的饮用水达标工作。
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
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义乌是一座商业之城,也是一个环保之城。2007年2月8日,义乌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大量的投入。义乌每年都投入1亿多元用于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2%,2005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城市环卫功能完善,建有污水处理厂、有机物处理中心、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热发电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全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保持在2%以上,实现了100余家企业的在线监测、监视或监控设施的安装,建成两个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站,两个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义乌江水质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大陈、佛堂、赤岸、义亭4个镇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全国环境优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