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基层蹲点调研手记之二 统筹城乡发展 不能忽视城中村和城郊村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我蹲点调研的第三天,先后就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问题实地考察了中心城区西部和长丰两个区块,主持召开了两个座谈会。一天下来,我深感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改造建设,群众迫切盼,工作推进难,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去年9月,我曾就推进“中提升”,改变城西落后面貌,促进西部区块开发建设作过调研。今天上午,在海曙区新星村,我仔细了解这一区块开发改造的有关情况。据介绍,这里周围近年来开发了不少住宅,居住人口将有好几万,但没有象样的商业设施,群众生活很不方便。村里的一位老太太听说这里要建一个大型商业中心后对我说:“这最好没了,阿拉好在屋门口买东西啦,就是勿晓得啥辰光能造好。”老太太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我们来到了鄞西的高桥镇,召开了西部区块开发建设座谈会。大家反映,近年来市里抓“东扩”力度较大,但西部区块功能不清,比较冷清,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突出,希望引起市里足够重视。这些问题在我们途经中山路立交、联丰路立交和机场路时得到进一步的印证。看到两座立交桥和机场路附近破旧混乱的景象,大家都说这与宁波的城市地位太不相符,是到了该改变面貌的时候了。
下午考察的长丰地块位于江东区和鄞州中心区之间,由于改造滞后,这里面貌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已成为阻碍老城区与鄞州中心区融合的“瓶颈”。有位中年群众向我诉苦说:“书记,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以前还不觉得和周围有什么差别,现在旁边是繁华都市,这里脏乱差,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住进小区新楼房。”他的话再一次让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一路听,一路看,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改造,各级应该是比较重视的,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为什么推进如此难,进展不理想?在考察调研中,大家集中反映了现在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中存在的“几大难”:一是要素供给难,要么无土地,要么是农保田,导致安置房难落地,企业难迁建,资金难平衡,一些“骨头”村庄尤其如此。二是政策处理难,不少城中村、城郊村人员身份、土地性质、隶属关系复杂,象长丰地块,既有城拆,又有农拆;既有民拆,又有企拆;既涉及江东区,又涉及鄞州区,这给政策处理带来了难处,特别是一些违章建筑处理更难。三是体制理顺难,城乡分割影响改造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的配套延伸合力难以形成。通途路的延伸就碰到这个问题,同样一条路,部分属城建道路,部分属交通道路。还有同一个区块,部分在规划区内,部分在规划区外,区内区外管理体制就不一样。这几个“难”在面上城中村、城郊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改造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新农村,推进城市化,不能忽视城中村和城郊村。我们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安置先行”的原则,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改造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城乡面貌整体提升,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
编辑:
陈雪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