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30日讯
昨天清晨的大雨中,又一批客商匆匆从杭州赶到义乌,参加完了动漫节狂欢的他们,又来到了昨天举行开幕式的2007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寻找商机。在这里,他们和5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一起,在文化产业中慧眼淘金。
大师领衔献绝活
在今年的义乌文博会上,东阳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何福礼是传统文化产品的领军人物。凭一双巧手修复故宫乾隆御书房“倦勤斋”,何福礼展示了当代中国竹编工艺的最高水准。故宫博物院之所以能寻访到他,靠的就是一份清朝时修饰故宫的142名婺州艺人的工资清单。
此次文博会,梅湖会展中心为何福礼免费提供了400多平方米展区。走进展馆,何福礼的展品是最吸引人眼球的。《渔翁》、《哪吒闹海》、《八仙竹丝花篮》等一件件获过大奖的竹编精品令参观者、采购商们啧啧称奇。
义乌“优秀民间艺术家”朱新琦这次带来了80多幅剪纸,有水浒108将、义乌名胜风光等精品。尤其是耗费两年心血、长达7米的的“清明上河图”,刀法精细,令人叹为观止。“早上有个台湾客商看了很久,认为这幅剪纸价值80万元,吓了我一跳。”朱新琦告诉记者。
58岁的风筝王朱小弟的展台上,一个高达3米25的龙头很是引人注目,这是大龙风筝的头。“昨天,就有个加拿大人说这个风筝真漂亮,他还想请我们定做一个呢。”
也许不久之后,老朱的大龙风筝还真能飞出国去。记者在会场里转了一圈,东阳的根雕,丽水的农民画……民间的绝活都在文博会上好好露了一把脸。
向创意要金钱
有人说,文化产品卖的就是创意。文博会上另一亮点关键词就是“创意产业”。一年一届的文博会,对义乌的创意产业起到了极强的“催化”作用。从文博会的参展企业构成可窥一斑:虽然文体用品、框画工艺、年画挂历、印刷包装仍唱着“主角”,但在一派“时尚产业”、“朝阳产业”领域,“创意义乌”已显山露水。
义乌是我国文体类小商品集散地,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拥有文化生产和经营单位10000余家、从业人员30万余名。如果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统计,义乌商户中有50%以上涉足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作为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的约翰·霍金斯。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由此,创意产业“诞生”。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
环视今天义乌创意行业,“卡通设计”、“影视制作”已崭露头角,“文物开掘”、“广告策划”等已拓展可观的市场,音乐、出版、古玩、表演艺术等也渐成“气候”。正如业界评论:诞生或嫁接于义乌大市场中的创意产业已开始“茁壮成长”,
前天下午,文博会第二届亚太论坛上,主讲嘉宾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浙江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玉溪演讲的主题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对义乌文化用品产业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创意产业来了,谁能够抓住一个好创意,谁就能够拥有N桶黄金”,王玉溪的阐释引起了参加论坛的数百名外商和国内各大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关注。
三字之差现特色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去年是义乌文博会的第一届,那时候的名字还叫做文化产业博览会。到了今年的第二届,名字已经悄悄有了变化,定位变化成了“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可用义乌市长吴蔚荣的话说,就是“更突出了‘文化产品’的产品属性和‘交易’的经贸效果”。
组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500个参展摊位中,商品交易类展位超过80%,远高于去年的60%,其实,这更是说明了很多地方已经把原本只是展示型的一些文化内容开发成了产品,真正可以进入市场赚取经济效益了。
展会浓厚的商贸氛围吸引了更多外商专程从境外来到义乌。专程从境外来义乌参加文博会各项商务活动的外商超过了4000人,境外贸易团队30个以上。抵达义乌的韩商超过了预期的400人,韩商团成为文博会上最大的外商团队。
就在展览会现场,记者遇到了来自墨西哥的商人古斯加,他正忙于寻求把具有浙江特色手工艺品销售到美洲大陆去。“我曾经把中国的文具输送到了遥远的墨西哥,现在我发现,把独具特色的中国手工艺品介绍给我们国家的人们,肯定也会受欢迎。”他通过翻译努力地表达着,挥舞的手势正说明了心中的激动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