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3月7日电 浙江省磐安县近年来推进实施“百村饮用水产权与经营权制度改革”,将村级饮用水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建后管理,较有效地解决了欠发达山区农民饮用水需求与投入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的矛盾与实际困难。
——山区“大锅水”难以为继
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磐安,是浙江省钱塘江、灵江、瓯江、曹娥江等四条水系的发源地,人口20.5万,200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8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
由于磐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山区农民饮用水矛盾一直比较突出,据调查,至2005年,全县17.9万农村人口中,饮用水不安全人数达14.27万人,占79.6%,饮用水工程设施良好或较好的仅占25%。磐安山区村庄布局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只能实行单村供水。
目前磐安农村饮用水工程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集体修建的,重建轻管现象严重,95%以上的村庄不收水费,既没有安装水表也没有专职管理人员,长期吃“大锅水”。同时,经过这十几年运行,供水设施老化,管网破损,跑冒滴漏比比皆是,山区村庄普遍陷于“年年修、年年破、年年没水喝”的恶性循环。
——饮用水权改革有三招
县水务局局长卢海浪介绍,磐安农村饮用水产权与经营权制度改革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竞标投资建设,就是把村级饮水工程推向市场,由个人独资或部分投资兴建饮水工程,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管理维修和收费由投资者负责,产权年限一般为30年。
二、产权拍卖,就是饮水工程由村级集体改造或建设完成的,将产权拍卖给个人,年限一般为30年以上。
三、承包经营,即村集体将饮用水工程的经营权承包给个人,与产权拍卖相比,承包经营期限短些,一般在10至20年左右。
以上三种形式,由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县水务局指导下制定方案后张榜公布,公开竞标,并将竞标结果向全体村民公示征求意见。
——确定水价和规范管理是关键
“饮用水权改革是一项造福于农民的工程”,磐安水务局副局长陈中平说,因此这项工程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把握让农村生活水价原则上不得高于城镇居民水价,要在确保使农户能够承受,用得起水的前提下,来考虑投资经营者的利益。
为此,磐安推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首先是制订详尽可操作的农村饮用水建设计划,确定城镇集中联片供水和乡村单村供水各自不同的范围,农村饮用水权改革仅限单村供水;其次,对各村饮用水工程建档立卡,每一个村建立一个档案,记载包括人口、水价、设施规模、使用状况、经营承包责任人和具体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三是规范合同事项,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县政府还制作了“农村饮用水经营权证”,颁发给饮用水经营者,其中包括经营方式、经营期限、水价、主要设施等内容,作为农村饮用水合法经营的凭证。
——改水“新政”受欢迎
经2005、2006年近两年的努力,现磐安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饮用水权改革有100多个村,约占全县农村单村供水人口的30%,磐安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县农村单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和改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项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好评。尚湖镇大王村委会主任王华斌说,他们村有602户1628人口,在上世纪60年代集体投工投料,化了13年时间建起了一座70多万方的小型水库,80年代村集体建设了自来水工程,但因为后续管理没有跟上,村民们守着水库没水喝,意见很大,这次采用国家投入,集体补贴和个人投资等3种渠道,共筹得村饮用水工程资金81万元。工程公告后参加竞标的有9个人,最后由邻村的村民袁光平以投资17.5万元中标,取得了该村30年的饮用水经营权。
以前村民对用水收费有意见,由于袁光平供水及时,服务好,现在好些村民主动上门交水费。前不久,大王村发生火灾,烧了6户人家11间木结构民房,由于有了自来水设施扑救及时,保下了附近24间民房,减少损失30多万,村民们说,这是政府帮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
双溪乡金娥村村民,村饮用水设施承包人傅富忠说,以前我们村也有自来水设施,但长年失修没人愿意接手,这次村里重新改造饮用水工程,我中标获得了15年经营承包权”。傅富忠计算了一下,现金娥村每月消费生活用水900吨,按0.45元/吨计,全年可收入4800元,每年扣除50%的材料零配件成本,实际年收入可达2400元,而当地村民平均收入约3000余元,而他工作时间全年加起来不到60天,从日均劳动收入来讲就很可观了。
——全面推广尚有难点
据了解,磐安饮用水权改革在面上推广中也遇到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村民对饮用水改革不理解,认为国家和集体投了许多资金,拍卖给个人经营,村里没有收入,还要交水费,有些想不通。
二是在具体经营运作中,有关权属、水价的确定、税费优惠、政府扶持和产权的转让继承等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予以细化完善。新渥镇百央村委会主任陈章林说,我们为改造饮用水工程重新寻找水源,结果与邻村发生争执,吵了2年多,县里派来了工作组才得以协商解决。陈章林说,这些问题如果有县里出台统一政策,可省好多麻烦事。
三是政府配套投入需提高。作为浙江水系的上游,磐安不缺水源,但缺钱。2005年磐安财政收入为3.1亿元,实际可支配资金不到3000万元。现决定每年拿出800万来支持农村饮用水工程,但仍捉襟见肘。据测算,仅靠县级地方财力,磐安饮用水工程改造需化费10年以上时间,由于县里财政紧缺,工程改造只能逐步推进,未能排上日程表的一些镇乡村有着急情绪和怨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