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负担这么多人的开销,是郑爱花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孩子的亲生父母们有时会贴补点钱,但那时大家都穷,给的那点钱根本不够孩子的花费。
“刚开始,全家人就吃自家地里种的蔬菜,逢年过节才到菜场去买点肉。后来家里的地被征用了,我和丈夫就抽空去打打零工贴补家用。”
丈夫朱美客也很喜欢小孩,妻子把这么多孩子带回家,他从来没有埋怨过。
一家人的日子就这么紧巴而又温馨地过着。
亲生儿女辍学,发誓让养女上大学
没钱读书,郑爱花的4个亲生儿女初中没毕业就先后辍学了。大女儿辍学后帮服装店卖衣服,二儿子当了兵,两个小女儿也自谋生路。
但是,郑爱花却希望两个养女能上大学。她想,陈谦有亲生父母,上大学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而朱敏上大学的费用,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凑起来。
每年陈谦和朱敏过生日,郑爱花都会精心准备一桌饭菜,给她们买件漂亮衣服。吃饭前,她总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令郑爱花欣慰的是,去年陈谦顺利考上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而今年读高三的朱敏成绩也很好,考上大学很有希望。
“老家的房子一个月有几百元租金,我们夫妻打零工还可以存点钱。另外,派出所说了,我们家比较困难,到时小敏真考上大学了,政策上会有些优惠……”郑爱花认真计算着如何拼凑朱敏将来上大学的费用。
父母来接,却舍不得离开养母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装睡,每次亲生父母来找我,我就装着睡着了。因为我一分钟都不想离开妈妈,妈妈对我太好了。”陈谦说,这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事,她记得每次回到亲生父母的家,总哭闹着要回来。
陈谦5岁时,亲生父母把她带回家抚养。但直到今天,陈谦每个周末都要回到养父母家,陪在养母身边,从来没有间断过。
上个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举办了“感动城市——十佳母亲”评选,陈谦立即想到了养母。当她把养母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许多同学都感动得哭了,纷纷把票投给了她。
“如果将来我的亲生父母来认领我,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这辈子我只有现在的这一个‘妈妈’。”朱敏更是深深依恋着郑爱花。
逢年过节,村里那10多个郑爱花抚养过的孩子也会回到她身边,带回各种各样的礼物,亲切地叫她“妈妈”。
“妈妈,你最近身体还好吗?”昨天是母亲节,几个孩子也纷纷打来了电话,向郑爱花问好。“孩子们还记得我,这就够了。”郑爱花沉浸在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