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辉煌浙江精彩瞬间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喜迎党代会 > 媒体聚焦 正文  
    
放弃打工只为重拾"大学梦"

  “农村需要大学生,有了知识,就等于有了脱贫致富的资本。”浙江林学院首批农民大学生班班长邹方根,谈起自己的脱贫致富梦想,少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理性。

  2006年2月23日,金华武义县农民邹方根,同另外83名同学正式在浙江林学院注册入学,成为浙江首批由省扶贫办全额资助的农民大学生。两年大学学习结束后,他们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

  “农民—大学生—农民”,改变的是年龄和学识,不变的是农民的身份。有专家指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是为了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5月8日上午,浙江林学院东大楼127阶梯教室济济一堂。讲台上楼炉焕教授正在讲授《药用植物学》,台下的大学生们不时埋头疾书。

  这恐怕是全国人数最多的农民大学生班了——整整84位农民,来自浙江25个欠发达地区。他们是“2006级林业技术脱产班”的学生,而老师同学们习惯称呼他们为“农民大学生”。

  他们中绝大多数曾经因贫弃学,很多人已在外打工多年。对于他们而言,“上大学”是一个早已远去的梦。

  一切都得益于浙江省实施的一项智力扶贫行动。

  浙江林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胡祖吉说,为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2005年起浙江在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组织实施了“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招收2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从事农林业生产的贫困农民子女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首批84名农民大学生,正是因为省扶贫办全额资助学费,才使他们的大学梦失而复得。

  来自云和县黄源乡黄家畲村的石海燕是班上的团委书记。当年,石海燕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同年级的姐姐,自己则离开家乡去温州打工。几年来,辗转各地的石海燕饱尝生活的艰辛,一听说有重回大学的好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待遇不错的销售工作,回乡复习迎考。石海燕说,家乡山多树多,她想学些经济林栽培或药材开发方面的技术,“学好了还是想回去,要让父老乡亲们都富起来”。

  “吃过苦才知读书甜啊!”26岁的班长邹方根来自武义大田乡白衣坑村。

  由于多年不碰课本,一开始邹方根真有点跟不上;习惯了劳动,刚开始连在教室里坐一节课都难受,为了跟上课程节奏,邹方根把课余时间都“泡”在自修室、图书馆啃书本。

  自建网站自创协会

  洁白的月光下,几只蜻蜓在湖面上自由飞翔,清澈的湖水荡漾着,倒影着岸边的水草——这是刚刚成立的、我国首个“农民大学生网”首页上的一个Flash。这个充满了宁静美丽田园意境的动画,展示了农民大学生心目中美丽的农村。

  邹方根说,这个网站完全由班里几名农民大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虽然没有学过专门的网站制作课程,但是不少同学都对网络很有兴趣,便自发成立了一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利用空余时间自学,经过近半年努力终于建成“农民大学生网”。

  “他们学习特别刻苦,很多孩子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晚用功到教室关门为止;不仅如此,这些孩子在学校里也表现活跃,让全校师生都为之震撼。”对于这些农民大学生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情况,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韦新良教授感到特别欣慰。

  去年暑假,身材瘦弱的徐宇筹备创建了浙江林学院第一个“大学生天文爱好者协会”。

  徐宇从小就是个天文迷,进了大学后,终于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想用自己了解到的天文知识给别人带来欢乐,于是建立了天文爱好者协会。协会成立后,开展了很多普及天文知识的活动。去年11月“狮子座”流星雨前后,他还在学校举办了“天文活动周”。现在协会有100多名注册会员,干事、部长50多名。

  “这个月,我们还邀请到著名的天文学家卞毓麟教授来给我们做关于探月工程的讲座。”徐宇说着,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一个农家的致富梦想

  好不容易盼来五一长假,吴泉玉想都没想就选择回她庆元县官塘乡白柘洋村的老家,作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村里有很多事等着她。

  回家并不方便,在路上来去就得花上两天时间:乡里通往县城的惟一一班班车是每天早上7点,而从村里赶到乡里还有15公里,这是一条机耕路。进城出门成了村里人最头疼的事。

  皮肤黝黑的吴泉玉说,这次放假回家,就是为了落实修路的事情,“村里要搞康庄工程了,要修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马路,以后村里的香菇、野山菇就不愁出路了”。

  韦新良说,这些农民大学生不仅刻苦学习,还特别关心新农村的建设情况,去年暑假,他们组织了32支队伍开展“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采访1800多人次,形成30多篇调研报告。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首批农民大学生的班主任兼生活指导老师李震华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在年龄、思想、学习基础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教他们学会致富的本领。”

  韦新良介绍说,政府出资送这批农民上大学,就是要让他们学到技术,回去后成为村里的科技示范户,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因此学校在教学计划上着重强调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项能帮助家庭和家乡脱贫致富的技能。

  韦新良说,日前浙江林学院又招收了101名2007届农民大学生,其中省政府资助91人,社会资助10人。他们将在林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园艺技术专业脱产学习。

  》》》专家说法

  由政府出资让农民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可以看作是农民培训的一个延伸,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这些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带来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信息,带来了这些地区的人民对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渴望,从而让学校可以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农村输送更多的科技人才。

  依靠这项工程计划,更多的农民将接受科学技术知识、实用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将是未来农业继承人的标准画像。

  ——中国社会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冯兴元

  》》》记者手记

  已经给农民大学生上了两个学期课的楼教授丝毫不掩饰对他们的喜爱:“他们非常刻苦,也非常有礼貌。”

  通过采访时的短暂接触,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从农民大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朴实、积极和热情。荣获学校优秀大学生“红绿标兵”提名的陈杭,不仅因为他刻苦学习,还因为他多次无私献血、捐献骨髓。经历过农村劳动的洗礼,他们深知贫困生活的艰辛,对于幸运女神的垂青,他们努力回报。

  在校园里,看着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赶去教室上课,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浸润,其实已经分辨不出那几个身影是农民大学生。吴泉玉笑笑说:“我们喜欢别人叫我们农民大学生,我们对这个称呼很自豪,我们本来就是农民嘛。”

相关稿件  
·赵洪祝主持座谈会 征求对省党代会报告意见建议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再访枫桥——人和万事兴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家住西湖西 幸福滋味长
·省委办公厅通知要求以优异成绩迎接省党代会召开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透明售房网撩开楼市真面目
·不信清流唤不回 环境改变生活的三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