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几天前,即将从浙江教育学院文秘专业毕业的蓝晓莉与杭州一家通讯公司签了约。十年寒窗终成正果,这位来自丽水山区贫寒农家的女孩颇为感慨:“我很幸运。求学路上,每当遇到艰难的时候,总有一只手扶我过关。”
从村小到镇中心学校,命运在不经意间拐了弯
蓝晓莉今年23岁,来自丽水市莲都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在她小的时候,因为穷,村里有些孩子甚至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中途辍学了。村里的学校条件十分落后,薄弱的学习基础,也使孩子们进入高中或大学深造显得更加困难。
幸运的是,她的命运在不经意间拐了个弯。
在村里那所简陋的小学读了几年,她刚好赶上村小被合并,进了条件、师资都要好很多的镇中心学校。顺利念完初中后,蓝晓莉考进了丽水市区的一所职业中学。“如果不是合并,说不定我连高中也考不上呢。”蓝晓莉说。
高中的课程主要分两段,高一高二她学的是普通高中课程,到高三主要是学职业教育,当时她选择了旅游专业。高中这3年,她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2004年高考结束后,上榜的她还获得了丽水市政府的2000元政府助学金,这笔钱,对突遭家庭变故的她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那一年,母亲突然被查出患了重病,这场病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更是一落千丈,家里不仅没什么钱给母亲治疗,连她和妹妹的学费都成了问题。这2000元,不仅给这个困境中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也给了蓝晓莉更多的精神力量,她说,这笔钱让她觉得,其实社会一直在关心着贫苦的孩子们。
一个电话把她拉进了大学
不过,在等待大学通知书的过程中,蓝晓莉还是一度萌生了不想继续上学的念头。一方面,是报考的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另一方面,是父亲外出打工挣钱,病重的母亲需要人照顾,而且家里也确实没钱再给她交学费了。等了半个多月后,她甚至做好了不念大学的准备,打算一直在家里照顾母亲。没想到,几天之后,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切。
“那是2004年8月16日。”蓝晓莉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现为浙江教育学院小和山校区)的一位老师打来电话,问她准备好来上学没有。蓝晓莉把家里的困境跟对方说了之后,老师告诉她先别想这么多,先念书,学费的事情学校会帮着想办法的。
就这样,2004年9月,蓝晓莉拎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她梦想了许久的大学校园。
“我是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呢。”晓莉上了大学,在那个小山村里引起了轰动。比她早两年,村里一个男孩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这个男孩一直是村里所有孩子眼中的榜样。那段日子,村里人羡慕的眼光,让终日操劳的父母腰杆也挺直了不少。“不过现在不一样了。”晓莉说,随着大学的扩招,这几年村里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去年一年就一下子考上了3个。“现在大学生在我们村里也不稀奇了。”晓莉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