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7日讯
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总会有许多割舍不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凡与亲人、家庭有关。但是,87岁的退休教师竺士学在弥留之际,对一直陪在身旁的小儿子竺岳纪交代的后事是:“每年‘六一’前,我都要把500元慰问金送到江口中心小学,给孩子们买点东西。我去以后,你务必把这笔钱在‘六一’节前送到学校。”
|
竺老生前经常去学校看望他资助的孩子。资料照片
|
竺岳纪郑重地点了点头,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知道这些孩子在父亲心目中的份量。为了帮助贫困学童,父亲20年来一直捡废品捐资助学。
这件事情交代完后,老人放下一生中最后一件心事,此后再也没说过什么,直到他5月11日去世。
上街捡废品风雨无阻
竺士学是奉化江口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有6个子女。上世纪60年代初,因为家里生活困难,6个孩子只有一个念到小学毕业,其余的都只读了两三年书。为此,竺士学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欠下了儿女一笔“读书债”。
1987年,当竺士学看到一些孩子因生活困难而面临辍学时,他的心隐隐作痛。但竺士学当时只有数百元的退休工资,大部分要用于老伴治病,于是他萌生了捡破烂助学的念头。这一年,他67岁。
从这年开始,做了一辈子老师的竺士学做起了破烂王,风里来雨里去,将一块块废品、一条条破布、一张张破纸从大街小巷捡回来,把卖废品的所得一分一分地积累起来。有时天下大雨,老伴劝他休息一天,他说,不行啊,每天少捡一些废品,贫困孩子便会少一分重新背起书包的希望。
钱就是这样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只要听说镇上哪家孩子上学遇到困难,竺士学就会找到学校或当地有关部门,将自己卖废品积攒的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助学金”捐出去。就这样,他捐了20年。
1988年,江口中心小学有位学生的父亲不幸去世,母亲长期卧病在床,面临辍学。竺士学主动找到校长,与这位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
20年来,有10多个学生长期得到他的资助,小学生每学期资助300元,考上大学的每年资助1000元,他用拾荒的钱累计助学已达7万余元。
大病未愈就去捡废品
1994年,竺士学胃大出血,生命垂危,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出院没多久,病情还未痊愈,老人又拎上筐和铲出去捡破烂。儿女们都劝父亲:“您刚生了这么大一场病,身体这么虚弱,等在家里休养好了再去捡吧,您这么辛苦图什么?”竺士学不高兴了,训斥儿女:“什么叫辛苦?我一点也不觉得苦,我有点力量去帮助孩子们,我心里甜着呢。”之后,他经常比喻自己做的事是“甜蜜的事业”。
每年9月1日,竺士学老人总要早早来到江口中心小学,替贫困学生缴纳书杂费。孩子们早已熟悉了校门口那个爷爷的身影,然而,今年的9月1日,他们再也看不到这个可亲可爱的捡垃圾的爷爷了。
86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奉化江口镇东宅弄32号是竺士学老人的家。每天,在这里,他和老伴都要将他捡来的废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老人的家十分简陋,除了简单的家具,最贵重的家电就是几十年前买的一台旧电视机。
老人走了,但儿女们留下了他的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这件衣服老人穿了近20年。子女们说:“近几年爸爸的退休工资涨了很多,按说生活应该很宽裕,但是父亲将大部分的钱都捐了,他自己的生活也十分节俭,他常说,够吃够用就行了,多攒点钱帮助孩子们要紧。”
后来,竺士学将老伴也动员起来,两人一起捡废品。十几年来,邻居们经常看到,老两口上街看见废弃的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总要捡回家。街坊邻里都知道竺士学的心愿,经常主动把家里的空可乐瓶之类的东西留给他。一些新邻居并不知道,这个经常流连在垃圾箱旁的寒酸老头儿原来是一名退休教师。
除了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老人还有另一个梦想:能在有生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去年10月16日,竺士学终于在86岁高龄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
最爱去的地方是学校
5月12日,竺岳纪遵照父亲的遗愿,把父亲最后一笔捡废品换来的500元慰问金送到了江口中心小学校长傅立军手中。傅立军接过钱的那一刻,热泪夺眶而出……
听说竺爷爷去世了,江口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泣不成声,竺家门口堆满了孩子们送来的花圈。
傅立军说,他与竺士学老人可谓是忘年交,他到这个学校任职6年,每年六一节,老人都是拄着拐杖亲自把500元慰问金送上门来。老人曾说过,学校是他最爱去的地方。老人做了一辈子老师,他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欢笑的孩子。2003年“非典”期间,老人特别给学校送了1000元钱,希望学校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傅立军说,老人最后的这笔捐助,他们将用来购买励志书籍,赠送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用老人那种矢志不渝的助学精神,激励他们战胜困难,好好学习,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