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改革试点,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五年间,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体体现在,五年来浙江加快转变商品市场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全国百强专业市场浙江占1/4,年成交额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同时有关部门还积极探索紧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启动工业用地招、拍、挂改革试点,开展水、电等紧缺资源的以市场为取向的价格改革试点;另外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方面继续积极推进,浙江的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劳动力等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2006年浙江全省还重点在土地、水、电、成品油、排污权等要素配置的改革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经有36个县(市、区)开展了改革试点,共计326宗,993.69公顷工业用地进行了招、拍、挂,出让金额达21.81亿元,出让面积和出让金同比分别增加6.6倍和8倍。
浙江“十五”期间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指标内容
|
2000年
|
2005年
|
商品市场成交额(亿元)
|
4023
|
7173
|
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
|
27.6
|
38.7
|
产权交易机构(家)
|
——
|
28
|
各类人才市场(个)
|
98
|
285
|
职业介绍机构(家)
|
1801
|
2394
|
职业介绍成功人次(万)
|
127.8
|
203.3
|
上市公司数量(家)
|
53
|
106
|
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亿元)
|
273.3
|
486.5
|
数字浙江:结构趋于优化,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由2001年的9.6∶51.8∶38.6调整为2006年的5.9∶53.9∶40.2。
2006年,浙江农业增加值为923亿元,比2001年增长17.4%,年均增长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46.4%、5.7%、18.6%和29.3%调整为47%、5.7%、19%和26.6%(农林牧渔服务业占1.7%)。
2006年浙江省工业增加值753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8%,高于GDP增幅1.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比重从2001年的47.8%上升到54.2%。
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2003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47.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69亿元,是2001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7.75%上升到7.83%。
2006年,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94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375亿元,五年年均增幅分别为20%和21.6%。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8.8%,比2001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在可比的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市场占有率上升。
浙江省五年间创建了3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6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92个省级生态乡镇、46所全国绿色学校、10个全国绿色社区,建成首批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20个,安吉县已成为国家首个生态县。
浙江省万元GDP综合能耗水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
浙江省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1年的86.7%上升到2006年的92.5%。2003-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0.2%,成为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占到全国的28%。
2006年,浙江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0.2%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2.8%;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2.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