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联系卡,你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日前,贵州籍民警朱国军来到诸暨市店口镇六村,见到老乡就分发他的“警民联系卡”。联系卡上印着他的小灵通号码,还有“贵州籍警察”几个字。
诸暨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由外来警察管理外来人员,既能解决当地警察与外来人口之间沟通难的问题,又能避免许多误会,“老乡警察的出现,是地方公安机关对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一次创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全面推广店口镇“外籍民警协管外来人口”这一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老乡警察”是怎么出炉的
诸暨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店口镇的外来人员大多来自江西永丰和贵州遵义等地区。外来人员在为店口镇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违法犯罪率也一直居店口镇总量的七成以上。
2004年6月,诸暨市警方提出“外警协管外口”的思路,向贵州、江西两地警方表明意向后,两地警方一致认为,这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跟踪式管理,有利于推动两地经济的协作,还可以降低警务成本和政府管理成本。同年8月,这一模式正式启动,贵州遵义派了2名警察、江西永丰派了1名警察长驻店口镇;11月,永丰县还增派2位负责劳动就业和计划生育的干部到店口镇参与管理;去年5月,安徽阜阳也派了1名警察长驻店口。
老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帮老乡维权,是“老乡警察”工作的一部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多花在摸清外来工动态、了解社情民意上。4个“老乡警察”一有空就会出去“串门”。“只要有点风吹草动,我们很快就能得到消息。”江西警察邓九洲得意地说。
几天前的一个中午,60多个贵州人把一家快餐店团团围住。“把店砸了!”“把老板拖出来打!”之声不绝于耳。原来3个贵州青年在店里吃了顿饭——这家店的快餐是每份5元,饭管饱。这3个人刚从建筑工地下来,吃得特别多,老板不乐意了,要每人多交1元饭钱。
“不是说5元钱管吃饱的吗?凭什么叫我们多交钱?”3人甩给老板15元就要走人,谁知还没走出几步,店老板年轻气盛的小舅子立刻召人把这3个贵州青年打了一顿。其中一个人的胳膊受了伤,还摔坏了一部手机。
挨打的青年咽不下这口气,转身叫来60多个贵州老乡,把快餐店团团围住。
“老乡警察”朱国军和欧阳昌兴闻讯火速赶到现场,一看见他们,现场的紧张气氛马上缓和下来。经劝说,人群散开,双方事主到派出所,老板当场认错。最后,快餐店老板承担了全部医药费并赔偿了手机,同时支付了5天的误工损失,合计1000多元。
“如果我们这些本地警察出面,要摆平这件事可没这么容易。”店口派出所一位民警说。自从两年前实施“外警协管外来人口”的新警务模式,店口镇很少为外来人员的事情挠头了。
据店口派出所统计,从2004年8月到现在,“老乡警察”已经成功地帮助老乡们调解了400多起纠纷,为维护当地治安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政府和外来人员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刑事案件下降了四成多
畅通的信息渠道,为打击处理外来人员犯罪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对此类刑事案件的侦破,往往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不到24小时,我就把小偷给抓住了。”说起不久前破获的一个案子,邓九洲仍然十分高兴。
今年春节前,一辆从江西永丰开出的长途客车刚到上海,某砖厂老板谢某发现自己带的几袋白银砖少了2块。银砖一块20多公斤啊,什么时候“飞”走的,谢老板竟完全不知道。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谢老板在沿途凡是有人下车的地方,都报了案。店口镇派出所也是其中的报案地之一。
邓九洲接到案子后,利用自己先前培养的“线人”,很快就发现当天乘车到达店口镇的一江西人非常可疑。此人平时游手好闲,发财心切,这些天却委托朋友打听起买银子的主儿来。经过突击提审,这个家伙很快交代了自己偷银砖的犯罪事实。
“老乡警察”还是诸暨警方与外地警方合作的“促进剂”。在他们到来之前,店口派出所想了解某个贵州籍犯罪嫌疑人老家的情况,得先给贵州警方挂个电话,再把材料整理好,以挂号信形式寄给对方,等回音都要等半个月。但现在,往往只需“老乡警察”一个电话,就能要到所需资料的传真。这是因为本地民警不清楚对方老家属哪个派出所管辖的,但“老乡警察”对此却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