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村头地角的垃圾不见了,流淌在房前屋后的污水消失了,凝滞如一团死水的河塘激活了……随着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农村河塘整治工程等实事工程的实施,诸暨市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处处展现出村道整洁、房子整齐、绿树成荫、水清流畅的新农村美丽画卷。
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
前几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诸暨市每天产生农村生活垃圾约460吨,简易填埋的占37.5%,其余则倾倒于渠道、江河、田地、山地、路边,垃圾成为农村最大的公害。为此,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创造了“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新模式。
到目前,诸暨市已建成2个集中式垃圾焚烧处理厂、7座压缩式中转站、2座简易中转站,封闭式垃圾站房、露天式垃圾站房和垃圾桶则遍布全市各行政村。城西片区14个镇乡(街道)的生活垃圾已纳入八方热电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处理;浬浦片区10个镇乡的生活垃圾运到诸暨丰泉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焚烧处理。另外,店口片区日处理垃圾300吨的垃圾焚烧电厂正在抓紧建设中,届时,全市98%的农村垃圾将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
经过焚烧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八方热电有限公司每天处理垃圾230吨左右,在按比例加入煤炭助燃以后,这些垃圾焚烧每天能够产生电能25万度左右,大约可以满足近5万户居民的生活用电。垃圾焚烧以后,每天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各20吨左右,它们分别成为生产混凝土或水泥的掺和料。丰泉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转换为热水,全部被某企业以每吨19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仅热水收入一项,一年就有300万元左右。
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出清流
“这是我家的污水处理厂!洗碗、冲马桶的污水流进去,流出来的却是清水了!”日前,诸暨市街亭镇长塘村村民严国华站在自家屋后的一块水泥板上,顿了顿脚,颇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从建起了脚下的这个“家庭污水处理厂”,阴沟污水的臭浊就一去不返了。
与严国华家一样,至今,全市27个镇乡(街道)、150个行政村已建起大大小小4300多个“家庭污水处理厂”,这是诸暨市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力抓手。
据测算,诸暨市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4072万吨,是全市工业污水排放量的1.5倍。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直接危及农民朋友的身心健康。去年,诸暨市专门出台《关于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总体部署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计划到2010年,全市半数以上的村建成符合本村实际的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大部分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家庭污水处理厂”是一种四格式人工湿地处理模式,以一户一池或联户建池方式为主,由浙江大学专家设计。一个约2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分四格,从农家排放出来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通过酸化沉淀、厌氧发酵、人工湿地、过滤等四格处理后排出的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了一级标准。
“家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费用按4:3:3的比例,市政府出40%、镇政府出30%、村自筹30%,政府资金以奖励的形式补贴到村。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诸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所有镇乡(街道)全覆盖,每个镇乡有1到2个村典型示范;各级各类示范村实现了全覆盖;争创诸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河塘整治: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天上午,诸暨市山下湖镇解放村的水库管理员斯志英就来到前家庄水库,开闸放水两个小时。清澈的水库水通过直径20厘米的铝塑管,流到村里的7个池塘。顿时,7个池塘喷出股股清泉,煞是好看。
解放村7个池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疏浚整治,有的淤积堵塞,水系破坏,严重削弱了引排功能;有的垃圾成堆,水草丛生,污染严重,鱼虾绝代,变成了死水塘。2005年,解放村启动了池塘整治工程,前家庄水库库容从3万立方米扩容到15万立方米。清除池塘淤泥,塘底铺设鹅卵石,并砌筑塘埂。从水库铺设一根主管道下来,再从主管道分出支管道连通各个池塘,这样一来,每个原来一团死水的池塘就有了活水。今年,村里在池塘四周种植了海棠、桂花、黄杨木等花木,美化了环境。
为加快河塘整治步伐,今年,诸暨市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这一目标,实施行政村河塘整治工程,其中整治池塘100个,建设清水河道36.4公里。河塘整治工程涉及27个镇乡(街道)的100多个行政村,这些村将开展河沟池塘的清淤、疏浚、护岸和绿化,逐步恢复水域基本功能,促进村容村貌的改善。至今,枫桥镇孝泉江、浣东街道象鼻渠等一批清水河道建设项目已经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