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风博物馆等五大海洋系列博物馆相继建成,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成功举办,立足海岛特色的渔歌、渔民画等文艺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岱山倾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县,海洋文化基地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并初现规模。
“力争到2007年,基本建立与岱山经济跨越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海洋文化发展格局,把中国海洋文化节办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节庆品牌,基本建成海洋系列博物馆,倾力打造一批反映岱山特色的海洋文体精品项目;到2010年把岱山建设成为海洋特色浓郁、时代特征鲜明、在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文化名城。”这是该县为打造海洋文化名县定下的目标。
岱山自然景观瑰丽多姿、海洋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把海洋文化作为海洋旅游的灵魂来做,为旅游业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命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县,该县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以“海洋文化节、海洋系列博物馆、海洋文体精品”为三大支撑,抢打名牌。
中国海洋文化节 岱山的一张新名片
百余艘浩浩荡荡的归港渔船,近千人组成总长800米的踩街队伍,24支色彩缤纷的各种表演方队,洋溢着海洋文化气息的傩舞、礼祭乐舞等表演、神圣的祭海谢洋仪式……2005年6月16日,东海区休渔的第一天,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在岱山隆重开幕。
以“弘扬海洋文化,实现和谐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在岱山县隆重举办后,自此,每年一届的海洋文化节岱山的又一张新名片。围绕把中国海洋文化节办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节品牌这一目标,该县将不断创新承载主体,做到“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以特取胜”,2006年在绵延数千米的“华东第一滩”——鹿栏晴沙上建成中国海洋文化节主会场,建设了中国第一海坛,矗立起金光闪闪的定海神针,使之成为岱山打造海洋文化名县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旅游设施;注重节庆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做好以节促旅文章,首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主题歌《感恩海洋》如今已成为岱山人耳熟能详的“流行曲”,该县将把此歌制作成高质量的MTV进入全县的机关、校园、社区、文化娱乐场所,成为岱山县歌。
海洋博物馆 承载千年海洋文化
现场演绎台风生成,岸上遨游海底世界,2000年前徐福东渡在此重演,世界著名古灯塔搬进了岱山……在岱山县的几个“国”字号博物馆里,这些天方夜潭变成现实。
近年来,岱山县与周边地区开展错位竞争,以构建“长三角著名的海上休闲度假基地”为发展目标,推出“房”、“风”、“盐”、“泥”、“渔”、“灯”、“石”七项品牌,以博物馆为载体,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将陆续建成中国台风博物馆、海洋渔业博物馆、盐业博物馆、灯塔博物馆、徐福博物馆、岛礁博物馆、渔村博物馆、海洋生命博物馆、海防博物海鲜博物馆等10大博物馆。其中台风博物馆一期、海洋渔业博物馆、盐业博物馆、灯塔博物馆、岛礁博物馆、海防博物馆已经相继建成开放。岱山将成为“中国海洋系列博物馆之乡”。
小小一个海岛县缘何建10大博物馆?既是挖掘、拯救、弘扬海洋历史文化,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走自己独特的路。建设系列博物馆,既可以将海洋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海岛旅游围绕沙滩、海浪转的传统发展模式,又可以营造自身的旅游发展空间,避免与周边地区的雷同,有助于形成主题各异、类型不同,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旅游链,有利于整个舟山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提升旅游资源品位。
海洋文体精品 海岛开出的朵朵奇葩
岱山的渔民画被频频搬上展台,岱山的渔歌在各大比赛中屡屡获奖……经过充分挖掘、整合和培育,岱山的这些海洋文体开出朵朵奇葩。
围绕打造一批海洋海岛特色的文体精品,该县充分挖掘、整合传统文化,组织拍摄《摇橹号子》、《拔蓬号子》等渔歌MTV,在全县各主要景点开展以渔歌为主的风情表演,广泛发动全县干部群众爱渔歌、唱渔歌,汇编一本书、制作一张碟、编排一台戏,使渔歌艺术成为学生的音乐乡土教材、KTV的音乐曲目,使岱山成为中国渔歌之乡。今后,该县将在全县各主要景点开展以渔歌为主的风情表演,展示海岛渔民坚韧豪爽、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富有吸引力的渔家风情。同时,该县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渔民画创作队伍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渔民画乡土教育,鼓励创作人员深入渔村、渔场、渔船,创作出浓郁海味的渔民画作品。
该县还将加快海岛文化主题园建设,着眼于做大特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主体园建设,让岱山的旅游凸显文化的灵气,重点建设秀山岛泥主题公园,开展泥上运动、泥绘表演,开发泥疗保健等项目;建设岱山岛盐主题公园,依托中国盐业博物馆,展示制盐流程,建造“人工死海”,开发盐浴保健项目和盐旅游纪念品;建设以台风为核心的风文化乐园和集观光、狩猎、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岱东牧獐乐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