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账”政府“环保账”职工“收入账”
建德水泥巨头的三笔“节能账”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吴晓辉是建德三狮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部长,这几天他特别忙,因为公司投入5300万元建设的低温余热发电工程下月底就要正式发电。吴晓辉敲着手上的计算器告诉记者:“到时每吨熟料可减少成本约15元,按公司日产5000多吨生产能力计,一天能省7.5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市另外两家水泥巨头海螺水泥和红狮水泥也都在细算“节能账”。
煤、电、水的消耗占企业成本的七成多,不节能降耗,企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建德是我省的水泥“重镇”,近年来在陆续关停老式立窑生产线的同时,该市引进海螺、三狮和红狮3家回转窑生产企业,对水泥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虽然回转窑与老式机立窑相比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但仍存在能耗高、成本大等问题。3家水泥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大,但能耗却占了全市的三分之一强。
去年10月,海螺水泥在全省较早开始采用余热发电并尝到甜头。公司设备保全处处长江宇屹扳着指头和记者算“节能账”:以前公司每年排掉1000万立方废气,现在利用余热发电,每年能节约2.6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仅此一项,一年可为公司增加3000万元的利润。
另外两家水泥企业也看到了余热发电的潜力所在,三狮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将于6月正式并网,红狮水泥两个余热发电项目也将于7月和8月实现并网发电。
除了余热发电外,3家水泥巨头还投入巨资用于大型风机变频改造,节电有望达400万到500万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水泥行业竞争激烈,大家的饭都不好吃!”吴晓辉说,煤、电、水消耗占三狮水泥成本的七成多,不节能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电耗超出一度,每月要少百把元钱,能耗考核让工人学会精打细算
企业在节能降耗上抠算,而3家企业的工人也有一本“节能账”。
海螺水泥制造分厂的窑操作员许宁建告诉记者,今年有两个月因为能耗超标,工资少了不少钱。制造分厂厂长助理殷学兵说,厂里一线工人每月的考核中,煤、电等能耗指标占45%。“举个例子,每生产1吨熟料,如果超出用电指标1度,每月少拿100元左右。”
据介绍,从去年开始,海螺水泥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分能耗指标,将能耗成本与全体员工的工资挂钩,今年更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措施。不仅对一线工人,对管理人员也有系统科学的能耗指标考核。
“节能降耗不只是企业的事情,与工人的切身利益也息息相关”。吴晓锋说,三狮水泥月月公布车间班组能耗情况,达不到指标的要罚款。而在红狮水泥,能耗考核也量化到班组和每一个人。
三家水泥企业仅余热发电一项,能节约标准煤9万吨,相当于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海螺厂区内有两个水上公园,海螺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工程师翟放指着荷叶下嬉水的鱼儿说,这水是余热发电的循环水。
据介绍,与传统燃煤发电锅炉相比,余热发电减少了污染。按照海螺的日生产能力,如果建造同等规模的燃煤锅炉电厂,每年要消耗3.6万吨煤。而余热发电可减排二氧化碳5万多吨、二氧化硫765吨、粉尘1万多吨。同时由于利用专门的水循环系统,不但没有污水排放,而且水还能再利用。
在三狮水泥余热发电技改工地,一个奇形怪状的容器吸引了记者眼光。吴晓锋告诉记者,这叫粉尘分离器。原来生产过程中电除尘是一次性的,在余热发电改造中增加了锅炉、粉尘分离器两个环节的收尘,使粉尘排放每立方米减少30毫克。
建德市环保局对海螺水泥粉尘排放监测显示,去年新上余热发电项目后,粉尘排放每立方米减少到30毫克左右,远远低于原来国家每立方100毫克的排放标准,比50毫克的国际排放标准还低。
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黄志良向记者算了一笔环保账:3家水泥企业余热发电能力将达3.5万千瓦,年节约标准煤9万吨,相当于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最大限度减少了温室效应,保护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