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9日讯
如今,“依江而居”的杭州人已有几十万了;今后5年,杭州将通过市区河道整治、保护与开发,全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宜居城市,使“依河而居”成为杭州的新标志、新品牌。
“截至5月25日,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被列入今年整治计划的61条河道中,27条已开工建设。”昨天,杭州市委、市政府再度研究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问题,并提出,“今后5年,河道整治将成为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主战场。”
余杭建议余杭塘河禁航
杭州市将制定航运规划,弱化河道的货运功能,强化河道的客运、旅游功能。为此,余杭区委、区政府建议:余杭塘河“禁航”。
余杭塘河是大运河的重要支流,目前,由于河道是通航的,导致余杭塘河水质严重恶化,河道水体石油类污染十分严重,沿线无序设立了许多建材码头,既影响余杭塘河水质改善,又严重影响沿线环境质量。
余杭方面介绍,“据初步统计,航道对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微乎其微,因此,建议余杭塘河实施禁航,同时对余杭塘河实施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不但可以改善水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发沿线土地资源和发展沿线历史文化遗存。”
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
江干区决定近期加强河道两侧15米范围内有碍景观建筑物的处理;远期将对一二级河道两侧500米范围、三级及以下河道200米范围内的企业和农居建设进行控制,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注重收集“历史碎片”,如对上塘河上的赤岸桥、丁桥镇的丁兰桥文化,都要求在设计方案中得以体现。“丁兰桥因原河道拓宽无法继续使用,”江干区表示,“将原桥整体搬迁至丁兰公园,以保护历史文化。”
营造小湿地生态景观
针对周边地块开发尚未成熟的河道,在满足河道基本功能前提下,西湖区特别提出:在景观的营造上重点突出乡土树种的选择,大量运用水生植物,营造小湿地的生态景观,打造生态化、乡土化河道,比如三墩池华港河、徐家门河、北沙斗河等。
在河道护岸形式上,除传统的砌石护岸、树根桩、松木桩外,选用土工格栅等新材料;在水生态修复上,选择用生态浮床等水处理设施,大量采用土坡入水形式,在岸边大量种植水生植物;在绿化设计上,注重种植多年生地被植物,尽量不用或少用草坪,强调原始的绿化景观。
和睦港将打造成绿色廊道
和睦港是上塘河及余杭、江干两区河道的主要通道,总长11.7公里。
杭州市提出,“将搬迁污染大的工厂,并进行截污和绿化,尤其是恢复河道,达到河道、绿化与周边民居建筑三者和谐。”有关方面设计三个节点,进行重点景观绿化建设。
如临丁路景观节点,占地1万平方米,设计了一处以大寨港为背景的展示和睦港历史的浮雕;大井桥景观节点:位于大井镇附近,将沿河走廊定义为亲水景观教育走廊;沪杭甬高速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