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辉煌浙江精彩瞬间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喜迎党代会 > 喜迎党代会新闻速递 正文  
    
[本网策划·迎接党代会⑩]浙江生态省建设纪事

  “生态省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并进入全面推进之际,浙江新任省委书记赵洪祝的一番上任感言不啻是给浙江全体环保系统干部打了一剂“强心针”。

  “生态省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4月9日,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举行全体会议,履新不足半月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讲话中,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赵洪祝在充分肯定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指出,浙江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必须加快建立更为完善的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来推动生态省建设。

  浙江生态省建设已第五个年头,并进入全面推进之际,新书记上任感言不啻给浙江全体环保系统干部打了一剂“强心针”。

  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复函,同意将浙江省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的试点省。至此,浙江省成为继海南、黑龙江、吉林、福建之后的第五个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尽管起步稍晚,但浙江省从试点工作开始之日起,就从规划开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省域经济逐步走上协调发展的道路,通过生态省建设,目前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回望几年来生态省建设发展所经历的风雨历程,浙江也做了许多有益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摸索,这些历史性的探索发展过程无疑有着深远的标本和借鉴意义。

  2005年环保第一役

  时间:2005年1月,地点: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由时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张宝贵同志主持的浙江环保新闻通报会。

  通报会会议议程简单,只有两项,一是发布浙江省2004年度环境质量状况;二是通报33家重污染企业名单。希望通过发布会,让公众了解浙江的环境质量状况,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对抗执法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因经济、技术等原因久拖不决的重污染企业予以警示,并依法处理。同时也希望借此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被列入省环保局首批黑名单中的这33家重污染企业中,有的结构性污染严重,氨氮排放量大,浓度严重超标,给钱塘江流域水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如杭州新安江味精厂、浙江蜜蜂集团、巨化集团公司等。由于受高浓度氨氮污水影响,自2003年11月以来,钱塘江部分断面水质氨氮出现超标,影响了钱塘江流域的水质安全和水生态环境。有的企业排污口位于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此前不久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新上任不久的戴备军局长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生态省建设最基础的“811”环境污染整治的重任,当着省委领导和全省各市的市长、县长的面前表态:通报33家重污染企业只是一个前奏曲,接着春节前后还要公布第二批和公布33个限期整改企业。到明年三、四月份再表扬50家。

  而在这以前,浙江曾历经了数次严厉的环保整饬行动。如1996年的关停“十五小”、1998年的“治太”、特别是1999-2000年大规模的“一控双达标”运动和本世纪以来连续三年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虽数度打击,那为何还存在这些严重污染的“老地方、老反复、老问题、老举报”企业问题呢?

  几次深度调研中,戴备军局长发现,浙江污染反复无法根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工业污染治理基础还比较脆弱,部分行业达标还存在技术经济可行的问题;工业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有就是已治理达标的企业存在着长效管理问题。同时,现行环保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不少死角和空档,缺乏强制性处罚措施,执法周期较长。环保执法举证难、处罚难以及执行难。另外浙江中小企业众多,环保监管薄弱,力量不足、装备差,执法难以完全到位,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环保部门的问题。

  “我本想平平安安地过几年退休。可既然组织上把我调到环保局来,到环保新的岗位上,我就要为全省老百姓干几件实事和好事。至少在这五年内,全省的环保工作要有起色,要见大的成效。”戴局长对公众媒体说的一番肺腑之言,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2005年之初。浙江“811”环境污染整治第一仗已然打响。

  以壮士断腕决心治污

  这场浙江环保风暴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舆论热捧,群众拥护。所到之处,违法超标排污企业无不风声鹤唳。

  在通报会之前,就日益严峻的环保现状,省委省政府已决定从2004年到2007年,在全省开展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811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即八大水系、11个设区城市和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污染)。

  戴备军代表省环保系统率先表态,今后凡是涉及“811”整治的,就是八条水系和十一个城市,十一个重点监控城市的所有项目,都要从严控制,凡是涉及到老百姓意见大的、集中的都要从严控制,从重打击。

  整个“811”行动的整治计划关键区域就是钱塘江水域。事关钱塘江下游数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在摸清楚造成钱塘江干流走向主要污染企业排污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全省八大水系,省环保局每个局长分工负责,每人分工包干一条。

  2005年前后,从桐庐梅城到钱塘江这一段,有一道风景格外瞩目:近一公里的水面上,水葫芦、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各种漂浮物浩浩荡荡。这段水面,事涉建德、桐庐、富阳三个县,却长期无从根治。省环保局给三个县的县长先打了招呼“限期治理!”,随后又派人明察暗访,看看是哪家企业在捣鬼,对查到的违法行为一次批评教育,违法两次进行处罚,违法三次以上就要停,“停到什么时候?停到让你痛到骨子里头。真正地从思想上,行动上整改了,再允许你开工。”

  浙江省环保局采取监旧控新的方法,在整治行动之处就作为一条既定的原则。对经常反复的污染区域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新的项目就要从严把关,这是具体措施。比如萧山南洋化工区原则上只有老的问题解决好了,才有上新的项目的机会。

  官员政绩与治污挂钩

  “对群众呼声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就不是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多个会议上数度表示。在“811”整治行动计划开展前几年,浙江省内各类环境污染纠纷也近触发前的临界点。

  据统计,近几年省有关部门接到关于各种环境污染举报的信件4万多封、人大政协发出提(议)案1千多件,群众上访1万多起。

  吕祖善省长为浙江治污定出的时间表是:到2007年即今年底,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为有效地防范和治理污染事件,浙江生态省建设形成了三个层面协同组织保障体系。一是由省、设区市和县(市、区)党委“一把手”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这是生态省建设的骨干力量;肩负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职责是环保专业队伍;包括环保志愿者、学会、协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构成了社会义务环保队伍。到目前为止,生态省建设基本形成了四套有效的考核机制,即省有关厅局、省市、省县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省市环保局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机制。

  从2005年以后,按照“生态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工作责任化”的思路,省政府每年年初分别与全省11个地市负责人签订了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年终按照《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及奖励办法》和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严格考评。

  据省生态办副主任、省环保局副局长章晨介绍,通过近几年考核实践总结和完善,生态省建设的考核体系不断完善,11市和28个成员单位都有一套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要求也不断提高,从2005年开始,对11市年度目标任务设定了“否决”指标。

  把治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后,省里对各市县的生态省考核每年进行排序,考核结果报省委组织部,作为评价被考核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和相关领导干部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考核目标责任制与官员的政绩挂钩,从根源上触动了环境污染治理之发端,使得浙江一些地方政府突出的重政绩、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治污已深入民心

  思想灌输上的步步深入,体制上逐渐完善健全,制度上狠抓落实,使得地方政府官员的环保责任意识观念得到明显的强化,过去群众反映强烈、呼声很高的重点污控区,经过当地政府狠下决心,环境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

  从号称“中国皮都”平阳水头治污现象中,或许能“窥一斑而见全貌”,从中折射出浙江省政府部门对生态省建设的决心和治理力度。

  “不是水头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水头。”在水头镇的街头,常能看到这样的标语,充满斗争意味的话语充分显示出当地政府治理污染的坚定决心。而实际上,平阳水头制革业污染也一波数折。

  县政府定的目标是:到2005年年底,实现所有企业达标排放污水;到2007年,恢复为四类水质;2010年形成循环式可持续性发展。

  从200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水头污染治理。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治污主要由企业进行集资,企业已经投入1.7亿,按政府计划还需在2005年投入近2亿。

  面对群众治污的强烈呼声,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在一次全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公开表达了对平阳县鳌江治污工作的强烈不满。他在大会上当众提出:“平阳县如果不换发展思路,就换人!”

  去年,水头治污进入决战阶段。11月15日下午6时起,水头镇的所有制革企业全部关停整治。162家制革企业的3300多个用于加工皮革的滚桶式转鼓被要求进行大幅削减,最终转鼓总数要控制在500只以下,制革企业兼并为39家。

  “政府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水头镇的群众这样议论。水头治污,为什么一直难以取得实效?叶钢炼认为,主因是当地政府不愿痛下决心。

  2006年底,平阳县委、县政府在痛定思痛之后,最终痛下决心,开始“铁腕”治污。“从这次整治的过程来看,还是相当平稳的”,水头镇制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潘良东说,近5个月来当地没有因此发生一起大的不稳定事件。一些制革企业老板虽有情绪,但总体上都能理解。

  平阳和顺制革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珍介绍说,该企业正按照政府要求进行整治。“不整治,企业就不可能有生存的条件。”平阳卢林信誉制革厂董事长林爱雪说,我们企业对治污也是赞成和拥护的,不然就不会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污水处理厂了。

  平阳县政府在这次整治行动中,总共拿出1.435亿元的资金对企业进行补偿。2万多制革工人,也由企业妥善安置,没有发生不稳定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平阳县的制革产业近年来不断向皮件加工等轻污染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水头镇保留的39家制革企业中,有10多家企业已完成污水处理、厂房改造等十多项整治要求,并通过验收。有的企业已开始试行清洁化生产。来自温州市环保局的最新检测报告称,鳌江水质近来修复程度明显。

  温州市环保局局长叶钢炼在接受采访时感慨说,治污的关键取决于领导干部有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及能否把握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实践证明,没有干不了的事情,只有下不了的决心。怕老百姓会失业,怕产业受损害,以及财政收入受影响等都不能成为阻碍治污的理由。

相关稿件  
·[本网策划·迎接党代会⑧]浙江人共享社会之"福"
·“城乡互助共同体” 创造教育均衡
·网民谈党员中心建设:让流动党员有个稳定的"家"
·北仑区大港工业城党员服务中心 流动党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