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杨佳英每天都以同样的姿势出现在去收购废品的途中,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捐款那天,她捧出173枚1角币
杨佳英,15岁。8岁随母亲从金华流浪到衢州,辍学几年。在答应母亲“边上学边拾荒”后,她13岁进入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三年级。如今,以全票当选班长,成绩名列班级前茅,还是位漫画能手。
刚下车,一个小女孩和一位女士就等在出站口。应该是她:一件红色短袖和黑底花点裤子,一双变形的球鞋沾着泥巴,小手虽然嫩白但有点点红疤。她躲在老师身后,怯生生地探出脑袋来瞅我。“是个姐姐!”看到我还算年轻,她好像一下子释然了。
她就是杨佳英。很快的,她就开始活蹦乱跳“缠”在我身边。长长的脸上,是一排齐平的刘海,湿哒哒地粘在一起。佳英说,上午她刚拉了一车方便面塑料叉去卖,可是下大雨了。“我穿了雨披,没戴帽子,都淋湿了。”这一趟卖了100元,是佳英干爹最近五六个星期捡垃圾换来的成果。
土豆是她心里的奢侈品
中午吃完饭,我们正准备离开,最后一个吃完的她,擦了把嘴巴,一骨碌站起来。“我要把剩菜打包回家给妈妈吃。”说着,她麻利地将剩余的青菜、鱼头、鳝丝等扒进快餐盒。
剩菜装了满满四盒,佳英一脸满足。“今天晚上妈妈不用做菜了。”她说,每天一家人就吃一个菜,要么萝卜,要么青菜,这几天换成了四季豆。
“我最喜欢吃土豆了,可是妈妈不买。”
“为什么?”
“妈妈说土豆太贵,要一元钱一斤。有一次,我亏大了。我偷偷买了一斤土豆藏在床底下,想趁妈妈出去捡垃圾时自己做着吃,可那次妈妈三天没出去,我都急坏了。后来一看,土豆都发芽了,只好扔了。”说起这件事,她撅起了小嘴巴。
“有时候妈妈累了不想做菜,我们就吃饼干、方便面当晚饭。”
“饼干方便面是妈妈买来的吗?”我问。
“不是,是捡的。”她轻轻说,“那些吃剩的饼干,虽然拆开了,但里面还是干净的。”
我刚为自己问出的问题追悔莫及,可佳英的坦然一下子让我也释然了。
捡到一本书如获至宝
衣锦坊96号,是佳英家的门牌号。她家在一个架空层里,两间,每间深不足2米,高不过2米。走进她的家,一股霉味刺鼻而来。右边一间,是厨房和干爹的床。另外一间,是佳英和妈妈的“卧室”;但除床外,半个屋子都被捡来的垃圾占据着,像工厂仓库一样一直堆到房顶——一沓沓的方便面外包装,纸板,一袋袋的黑塑料袋,可乐瓶,破衣服……
佳英的床头整齐码着一叠书,十多本,有《故事会》、《知音》、《读者》等。
“这些书你买来的吗?”
她摇摇头,“捡来的。整理垃圾时,如果有书本我就把它们放起来。”
衢州双港口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娘告诉我们,佳英确实是个好孩子。“每天晚上她都来卖废品,有时候卖的人太多,她就先把垃圾放一边,然后跑到里面翻看我整理起来的书。看到喜欢的,就跟我说,‘阿姨,这本书借我看看,看完后还给你。’”有时候,佳英会向阿姨买书,6毛钱一斤,“一斤有很多很多书呢。”佳英作出了一个大大的手势。
班主任谭老师告诉我们一件事。3月初,她让身为班长的佳英号召同学成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回到班里,杨佳英在黑板上写了一段话让大家来捐书。第二天,当很多同学围着她捐书时,她自己也带来了14本书,这些书全是她捡来的或从废品站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