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蚕桑文化 一度濒临失传 "半山泥猫"重出江湖
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02日 08:37:1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说起招财猫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其实,要说祈福猫,杭州有一只“本塘”的,叫“半山泥猫”。不过,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曾经杭嘉湖一带蚕农家家都有的泥猫现在只能在“泥人张”博物馆里看得到了。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拱墅区文广新局了解到,已经公示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半山泥猫”正准备与“中国桑蚕文化”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蚕农避鼠的吉祥物
半山双面泥猫的来历有一个故事,说是在半山皋亭山南麓,有个名叫倪家门的村,曾以养蚕植桑为业。宋政和年间,倪氏后裔的娘娘出生,自幼聪慧,饲猫护蚕,后来还撒沙护国。于是,百姓立庙祭祀。后来,倪氏后人除了忙于桑事,就自制双面泥猫摆放在半山娘娘庙前的一只石臼里出售给前来进香的人们。
那时候,杭嘉湖地区的蚕农们都流传说,半山买的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无影踪,蚕桑丰收。时间长了,泥猫就成了蚕农的镇鼠之宝。后来,蚕农们就把泥猫当作一种吉祥物,希望能消灾祛邪,带来好运,祈求家业丰足。
制作工艺复杂,造型夸张
半山泥猫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要取泥、和泥、入模、出模,然后要经过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上清漆等十多道工序。其中泥和模具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泥猫的质量和造型的活泼。古时候,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的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讲究,泥猫造型如活猫再现,栩栩如生。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泥猫,造型上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猫的眼神和胡须,羊毛做的两撇胡须虎虎生威,活灵活现的猫眼炯炯有神,足以吓退“鼠辈”了。
出招保护这只“猫”
如今,桑蚕农家供奉半山泥猫的习俗濒临失传,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它们了。不过,相关的保护措施已经开始了,拱墅区政府在半山娘娘庙原址上筹建了“拱墅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基地”,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半山泥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公示的半山泥猫正准备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半山皋亭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半山泥猫将作为“中国桑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包申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鲁佳 沈永良
编辑:
陈惠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