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和地面几乎垂直的山峰,间距250米,海拔分别为260米和270米。有一群特殊的人,仅仅凭借一根连接两座山峰、直径25毫米的钢丝绳,就能在两峰间闪展腾挪,当空起舞。他们就是雁荡山著名的“灵岩飞渡”表演者。
39岁的周茂增,在25毫米的舞台上,已经表演了21年。飞渡对于他,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一次又一次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第一次表演后他瘫倒了
我们到达雁荡山灵岩景区的时候,小周刚刚结束“飞渡”表演。他负责的是“飞渡”中的“直渡”——通过绳索,从270米的峰顶速降到地面。
因为家境贫寒,上完小学,小周就辍学了,跟着父母上雁荡山采药。两年后,小周练就了一身“飞崖走壁”的本领。
18岁那年,周茂增第一次作为“飞渡”表演者,站在了高约270米的雁荡山天柱峰。
站在峰顶,俯视山脚下像蚂蚁一样小的人,小周禁不住两腿发抖。在师傅们的鼓励下,小周咬一咬牙,抓住绳子硬着头皮降下崖壁。10米、20米、30米……对小周来说,每一步都是煎熬,似乎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从270米的山峰降下来,他花了10多分钟。整个过程中,他一直用手拼命抓住绳子,手心不停地出汗。“到地面后,我一下子就瘫倒了。在床上躺了一天,没有吃一口饭。”周茂增说。
如今,小周已是一名优秀的“飞渡”表演者。“现在闭上眼睛都能降下来。”小周说。
一根绳子上的舞蹈
“灵岩飞渡”分为“横渡”和“直渡”。小周表演的是“直渡”,表演“横渡”的是小周的师傅周庆富,今年51岁,表演“横渡”已经30年了。
前天,我们跟随老周和小周,拉着绳索攀上270米高的天柱峰,从全新的视角观看了他们惊险刺激的表演,体验到了这种表演背后的巨大付出。
峰顶有一个用来放置绳索和表演道具的小木棚,还有一个用来固定绳索的大木桩。由于长年累月地使用,木桩上已经被磨出了一条条深深的凹痕。从峰顶往下看去,我们感觉到头发晕腿发软。
伴随着悠扬的《雁荡谣》,表演正式开始。首先亮相的是小周,他拽着绳子用腿在崖壁上轻轻一蹬,整个人便向外弹开,悬在半空中。穿着红色表演服的小周,如同一只红色的蜻蜓,不时在崖壁上轻盈“点水”。下了几十米后,小周又来了一个“猴子捞月”——空中翻跟头。由于小周身上唯一可以着力的就是绳子,可想这个动作的难度有多大。动作完成后,下面传来游客们的叫好声。
随后,在嘹亮的乐清民歌《对鸟》声中,老周登场了。在蓝天下,老周倒挂在钢丝上,用四肢攀援前进,仿佛悬浮在260多米高的空中。突然,老周绕着绳子翻跟头,一口气翻了8个。
一次飞渡一次超越
老周说,由于长年表演,他每年都要磨坏近10双鞋子,磨破的手套更是不计其数。在一代代“飞渡”者的努力下,如今,“灵岩飞渡”已经成了“雁荡三绝”之一,“飞渡”者们已经成立了一支有39名队员的飞渡队,并且声名远扬。
虽然这份职业很有危险性,但是飞渡者的收入并不高。如果仅仅为了谋生,为何非要选择飞渡呢?周茂增说:“每一次在空中、在悬崖边舞蹈,总觉得是和自己挑战。每一次成功的表演,都超越了一次自己。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都让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