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7日杭州讯 (记者 李敏 通讯员 王国伟) 杭州市交警支队7日通报了近几年来杭州交管如何破解交通矛盾。有个现象值得注意,交管向道路弱势群体倾斜明显,“车让人”的文明态势日益成熟。
日均增200辆机动车
截至2006年10月,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18.08万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万辆,自2002年5月放开私人汽车上牌后,增长量超过2.5倍,目前仍以平均每个工作日近200辆的速度增加。
平均4户人家就有1辆私家车。100人里面就有26.7名司机。由于可资拓展的道路资源有限,杭州虽然加大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面对成倍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道路交通“行路难”和“停车难”问题。
杭州交警支队通报说,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杭州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呈大幅上升态势,到2003年达到1205人,连续三年增长幅度超过1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探索交通系统智能化
杭州市委、市政府把道路交通“行路难、停车难”问题作为重点解决的“七难”问题之一,采取强力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期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的公安交警作为职能部门也主动采取了交通组织和管理手段,来缓解道路交通问题。
杭州市作为“十五”期间全国11个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通过两年的努力,由交警支队担纲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于2005年9月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当然,如果作为一名交通参与者,更关心的是智能化建设对行车、走路的作用。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通过杭州市中河上塘南北高架道路这条主动脉的驾驶人来讲,感觉最为明显。交警支队在进入高架道路的主要道路上设置了诱导系统,根据高架道路的实时交通状况,对行程车速、时间进行诱导,交通参与者可以通过诱导系统选择是否上高架道路。
广大交通参与者可以通过各种载体获取智能化实时交通信息,选择出行时间和路线,实现交通流的均衡分布。
有限道路资源如何挖潜?
道路资源在杭州十分有限,机动车却越来越多。杭州交警首先抓住路口这个“牛鼻子”。杭州市的道路主要堵在路口,路口一疏通,整条路、整个路网就活了。近几年来,杭州交警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想方设法挖掘路口通行潜力,挖掘通行能力。比如在有条件的94个路口设置了309个左转弯待转区,增加路口候车车位1236个。虽然只有1236个候车车位,但是“小不可大算”,就是这些车位,在每天早上7时到晚上7时12个小时里,累计可增加机动车通行量30万辆次。在市区道路路口堵、路段不堵的交通状况下,对解决路口交通拥堵的作用极为明显。
最近,杭州交警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直行待驶区。提高了高峰时间路口的通行量,缩短了平峰时间的信号周期。
为加强农村道路的管理,杭州交警还积极联系派出所、农机等部门,在全市建立了44个农村交通警务室,开展边远地区委托管理或联勤管理。
2004年以来,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逐年好转,2004年,全市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186人,比上年减少19人;2005年同比又减少149人;今年截止10月底,同比上年再减少110人,下降13.12%,占全省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下降数的46.8%。很多交通参与者反映,这几年道路上车辆增加了,但是,开起车来反而比以前更顺畅了,交警在执法上也更规范了,形象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