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灵活现的蚱蜢、蜻蜒,翩翩起舞的蝴蝶,展翅欲飞的相思鸟……昨天,在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宁波活动现场,宁海人张建林的一手绝活迷倒了一大帮孩子。
与当天在广场表演的大多数民间艺人不同,37岁的张建林是一名古董商,在业内还颇有名气。说起为何迷上这个小玩意,他告诉记者,这里边还有一段传奇经历。
老人为报救命恩传绝技
10年前,张建林在广东珠海开了家古董商店。一天清晨,当他打开店门准备营业时,发现门口躺着一位晕倒在地、年近八旬的老者。老人紧闭双眼,气息奄奄。
张建林没有多想马上拦了辆出租车将老人送到了医院。由于老人身无分文,张建林又回家取了2000元钱送到医院。
不日,老人痊愈出院。
为了感谢救命之恩,老人提出要教张建林几种手艺。因张建林忙着古董生意,便拒绝了。
可老人说不知用什么感谢他,执意要教他。一些同做生意的朋友也劝张建林:身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这样,张建林正式拜老者为师。
十天学会制作古老玩具
老人教了张建林三种技艺:棕编、面塑、糖画。老人很认真,张建林也很虚心,他不仅详尽地记下了笔记,为了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特意买了两个铁蛋,有空就练,有时拿个硬币也练。
渐渐地,手指越来越灵活了。
师傅告诉张建林,早在1700多年前,民间就有棕编之类的艺术创作活动。棕编是原始的古老玩具,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棕编以打扣为主,通过撕、拉、绕、穿、拆、刺、叠加、缠裹等手法进行创作。
经过十来天的学习,张建林很快掌握了基本技能。螳螂、蜻蜒、蝴蝶、青蛙已编得像模像样了。
很快,老人要辞别了。“这四种小动物会编,其他的也就都会了,手法技艺基本相似。”老人笑着说。
多次婉拒老外高价学师
几年前,张建林将古董店开到了上海,生意越来越忙。但他一有空还是练习、琢磨,技艺大进。
三年前,张建林在江苏一个园林门口等人,没事便拿出随身带着的棕叶做着玩。美国一家电视台恰好在一旁拍片子,老外看他几分钟一只蝴蝶,几分钟又一只蜻蜒的模样,不由地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一代棕师”。
老外还邀请张建林配合他们做个节目,提出要把怎么编、怎么剪都要解释清楚,报酬不菲。张建林想也没想便拒绝了他们。让他把技术卖给老外?这怎么可以!
三个月后,一位新加坡人来宁海拜访张建林,拿出2000元新币,向张建林学技术。张建林同样婉拒了他。
走上大学讲坛表演棕编
昨天,在中山广场表演时,张建林一边和记者聊着天,一边不停地编着,练着。每三四分钟,他就能编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这成了当天小孩子们的最爱。
张建林说,不仅小孩子,大学生们也对这门手艺非常感兴趣。
不久前,张建林去了江苏镇江。朋友和他一起到街上表演,结果被江苏理工大学的一位王教授发现。正准备出国访问的王教授请张建林去大学课堂示范讲课。
课堂上,张建林认真地一边做,一边介绍这项民间艺术。整整45分钟,他给大学生们补上了一堂民间艺术课。
“编织工艺不单纯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只有领悟了艺术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才能创作出情趣盎然的作品。”张建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