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1日讯
下午3点半的课,许多学生1点多就来了,还带了方便面当午餐;音乐教室里,大嗓门的家长让老师略皱了皱眉头,但这个皱纹很快被小心地抹去了;门外的走廊上,陪姐姐上课的孩子才5个月大,时间长了他饿了,扭来扭去想吃妈妈的奶……这是一堂不一样的预选课。
昨天下午,是钱江晚报、杭州爱乐天使艺术中心、杭州翠苑教育集团、张铭音乐图书馆合作组建的“民工子弟合唱团”正式成立的日子,地点就在刀茅巷小学一个普通教室里,招收的学员数从原定的30人提高到了50人。
跟孩子的兴奋劲儿相比,家长们显得有些沉默。他们静静坐在一角,看着自己的孩子交识新朋友。
四年级学生小方的妈妈告诉我,身边很多小姐妹知道有这么个“民工子弟合唱团”,都在问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来学唱歌,羡慕她的女儿能被选上。“她们说,哪怕要学费,往自己的生活费里抠一抠也愿意。我女儿就一直很想去少年宫上培训班,报名难啊。”
这些父母看起来大都比实际年龄大,就拿38岁的家长洪小如来说吧,如果不是她自己说,我还以为有50来岁了。看着这些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为生活奔波得面容苍老的父母,我突然理解他们的沉默。他们是在为孩子庆幸,也为自己的生活感叹。
杭州爱乐天使艺术中心团长洪燕走出了教室,她要向我介绍一下乐团接下来的课程安排。这时候家长们也突然围过来了。
洪老师说这些孩子是很不容易才选出来的。“一个是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一个是唱歌条件还不错的。只有这样的孩子我们才会录取。他们来上课不用花学费,一个星期一次课,大约一个半小时。”这意味着一个民工家庭不用为此承担一年1400元的学费,也意味着这些孩子有一个追逐梦想的机会。
身边的家长很激动,洪小如全家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千把元,她还要想办法倒些二手编织袋,一个编织袋赚3分钱。家长们的嗓门大了起来,掺杂到教室里试音的琴声里去了。
开始上课了。
一些有准备的孩子陆续上台表演,他们并不羞涩,拿着一支圆珠笔就能当话筒,清唱开始!“小小少年”、“嘹亮的歌声”,我没有听过这些儿童歌曲,可最靠近我坐的小朋友却跟唱得起劲。唱着唱着,他们还会偷偷瞄一眼洪老师,可能是想得到一些鼓励吧。
家长们探着头也在聆听,只除了董洪璐的妈妈,她还带着5个月大的儿子。儿子要吃奶了,她只能一边喂奶一边靠近窗户,偶尔透过缝隙听一下女儿的歌声。她有些不好意思:“怎么办呢,她爸爸在外打工,不放心女儿,儿子也要带身边。”
洪老师对孩子们只有一个严格要求,那就是无故缺课3次就必须开除出乐团,无论这孩子唱得多好。“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同时也是一个乐团应该有的纪律。”家长们连连点头,他们大多住在石桥、半山,赶到市中心很麻烦。可他们知道珍惜,这些孩子很多在昨天下午1点就到了学校,中饭一盒方便面就解决了。
“老师说,只要孩子愿意学就一直免费下去;老师还说,学得好,孩子的音乐能力能提高不少。”家长们的眼神里充满期盼,问我,“你说,我女儿生在杭州长在杭州,还能学音乐,将来能真正当个城里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