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澳洲的欧洲殖民者利用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养羊业,虽然羊长得又肥又大,但因为没有天敌,没有生存之忧,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使羊的品质退化得很快。于是殖民者从欧洲引进了狼群,给羊造成生存的危机感。”在浙江大学MBA高级研修班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王志耘教授讲了这么一个生动的案例。“羊为了防止狼群的攻击,就必须提高警惕性,加强身体素质锻炼,羊的品质就得到了提高。”
王教授想借此说明,在东西方文化及管理方式日渐碰撞融通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观念也要懂得适应转变,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你怎么公平对待员工?
“每个人都喜欢讲公平,但是以前我们说的公平,很大意义上只是平均。现实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公平。”王志耘教授去德国一家企业考察。每次那家企业的老总下车间,总是径直走到车间里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工人面前,和他攀谈,听取他的意见。让王志耘吃惊的是,几个熟悉内情的人告诉她,其实这个员工还不如新工人勤奋。后来她才知道,“有时候看着不公平的事情,其实有其内在的原因。比如,那位老员工,现在虽然可能比不上新人更有活力、有冲劲,但他曾经在企业最艰难的起步阶段作出很大的贡献。”
王志耘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葡萄园的主人,清早雇人进葡萄园做工,并和工人讲定一天的工钱是一钱银子。中午时,葡萄园主人看见劳动力集市上还有闲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我不会亏了你们。工人同意了。下午时,主人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回答: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于是,他也让他们进了葡萄园。到了晚上,结算工钱时,主人给了所有的人每人一钱银子。清早来的工人就埋怨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他们和我们怎么能一样呢?“你们猜主人怎么回答,他说:我与你们约好就是一钱银子,所以对你们没有不公平。而这些后来的人来做工之前没有和我谈好价钱,如果最后我只给一点点钱,他们也没办法。所以他们担了较大的风险,自然也能得到多一点回报。”
王志耘认为,绝对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承认差别、承认同等条件下可能也会发生回报不同的情况。“当然,更多的机会总是降临在有准备、能承担、肯吃苦的人身上。”
你扮演了什么角色?
王志耘认识一位温州女老板。十多年前,16岁的她就带着200元钱和男朋友一起去北京打工。白天摆地摊卖东西,晚上两人睡在火车站,“现在,她已经是北京很有名的珠宝行老板,很多知名人士都是她的常客。商场上的人都很佩服她的精明能干。”但是,她一回到家,马上就变成了“贤妻良母”,一点架子都没有。
那么,企业家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王志耘认为经营企业就如同指挥军队作战,企业领导扮演的角色相继应该是战斗员、指挥员、统帅。企业创立之初,只有三五个人,老板相当于一个“班长”,既要懂得粗浅的指挥艺术,同时也应当掌握作战技能,应该始终冲锋在前,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更多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老板应该逐渐升级为“排长”、“连长”、“营长”,但仍然应该扮演战斗员的角色。“当企业发展到‘团级’、‘师级’以上时,企业家就必须升级为指挥员,他们应该像将军一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你怎么看职业经理人?
“平时我不喜欢穿高跟鞋,但是只要上课我就必须穿职业装和高跟鞋。因为职业道德约束着我。”王志耘举例说,普通人钱包里少了一分钱没有关系,但是银行柜台如果少了一分钱,那么工作人员就算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也要查出原因。
该如何看待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王志耘说,韦尔奇退休前,GE内部有三位人才竞争接班人,最后的结果,使竞争失败的两位优秀人才离开GE。“柳传志说,这种职业经理的职业道德观不是很合他的口味。但美国的企业界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国内不少企业的老总,总期待职业经理人永远能跟企业共沉浮。”王志耘分析,由于国内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生活的时间实在太短,真正的职业经理数量尚不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国内企业老板和普通员工对职业经理的角色认定还很模糊。
其实,当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的时候,就应该恪尽职守——比如为了一分钱通宵加班的银行工作人员。但是,一旦这个人选择离开,老总也应该尊重,希望职业经理人“从一而终”,也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