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轻轻掩上用几根钢管、一块铁皮组成的门,何福礼把一个喧闹的故宫关在身后。在他的眼前,是沉睡着的高墙大院。
这已经是何福礼第二次为了修缮故宫而走进这些尚未对外开放的深深庭院。在此次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故宫修缮中,这位来自浙江东阳的巧匠已经在乾隆皇帝的御书房——倦勤斋里忙碌了好久……
前几天,记者专程“进宫”,和何福礼一起在故宫倦勤斋里工作了一天。
早晨8:15
挤公交车到御书房上班
故宫北门——神武门。
这是何福礼最熟悉的一个大门。从拥挤的公交车上下来,他掏出一张故宫临时出入证挂在胸口,大步向神武门走去。
门口的工作人员早已熟识了这张来自浙江的面孔:“来了您呐。”何福礼也笑着回答:“来上班了。”看着这一幕,谁都不会想到,这位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上下来,穿着件皱巴巴T恤的人,正是目前担当着故宫修缮项目中一个非常精细冷僻工作的大师。
走进神武门,沿着红墙根向左走,就到了珍妃井——大多数人都知道慈禧在这里杀了光绪的爱妃珍妃,却并不知边上20米,便是一直未开放的乾隆皇帝曾经的御书房——倦勤斋。
倦勤斋是清乾隆后期修建的一个书房。乾隆数下江南,对江南的风物很喜欢,这个书房使用了大量竹编。200多年后,这些极为精美的竹编修缮保护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何福礼工作的地方就在这里。一扇简易的铁皮门一隔,里外就是两个世界。外面,是每天来来往往不计其数的游客;里面,是沉浸在手术一般精细修缮中的“大工匠”老何。
因故宫大修中发现有些修缮工艺已经失传,2004年,故宫管理人员到全国各地寻访能工巧匠,其中一路便是寻访能够修缮倦勤斋的竹簧艺人。当时61岁的何福礼听说后,大胆“揭榜”。为了达到修缮要求,何福礼不断研究改进竹簧软化工艺,不仅将竹簧软化到柔软如纸,能像布一样在起伏不定、凹凸不平的木雕图案上进行镶贴,而且还完成了竹簧镶嵌后的雕刻和竹丝镶嵌的样品制作。靠这两项绝活,何福礼获得了修缮故宫的任务。
上午9:20
在“蒸笼”里绣花
何福礼现在的工作如同绣花,甚至远比绣花更加精细。
在倦勤斋的墙上,有大量的竹编装饰。有些部分远看上去是一指多宽的整块竹条,可凑到近前仔细观察,才会发现,那些一指多宽的“竹条”,其实是众多极细的竹丝并排铺在一起的。
乾隆时的器物,距今已有200多年,一些竹丝都已经掉落。何福礼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用新丝去补上那些旧缺,更重要的是要一丝不差,和周围的完全融合。
何福礼抽出一根只有0.6毫米粗的竹丝,对比着长度,然后截断,粘上用鱼鳔熬制成的胶水,仔仔细细地嵌进原来的竹编中,然后迅速拿起一个风温高但风速不大的专用吹风机,对着竹丝吹,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干胶水,固定竹丝,但竹丝还是掉下来了。何福礼推了推他的老花眼镜,继续粘这根竹丝。
2005年,何福礼曾经来这里修缮过倦勤斋顶棚上的竹编装饰。到工程结束,老花眼镜的度数从200度增加到了350度。这一次,老何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大不了到500度,这个活,是一定要仔细做好的。”
那几天北京高温,才做了没多少时间,何福礼已经满身大汗。修复工程中为了让胶水早点干,必须选在夏天开工;因为竹丝太细,为了防止被吹掉,工作中还不能用电风扇;工作时,为了能看清楚,还要架上百瓦的灯泡。何福礼说:“在倦勤斋干活,像在蒸笼里绣花。”
上午10:25
电饭煲里煮竹丝
故宫修缮项目中,有个始终不变的标准:修旧如旧。
也许在外行看来,同一块几米长的竹编的新旧程度都差不多,颜色也差不多,可在古文物专家眼睛里,每一个地方都会有细微的不同。
此次修缮用的全是新竹丝,颜色和故宫里的旧竹编就有差别,惟一的方法,就是要把新丝“做旧”。按照竹编行里的老办法,可以刷上特制的颜料,然后在明火上烤制。可这个办法在故宫里不行——这里绝对禁止明火。
想了很久,何福礼终于有了一个主意:煮。
工作场地有个电饭煲,用来加热胶水,现在有了更大的作用。
何福礼放一锅水煮沸,然后把刷了颜料的竹丝像煮面条一样放到沸腾的开水中煮,大约5分钟后,他观察竹丝的颜色:“新竹丝和旧竹丝颜色一致的时候必须立即捞起,多煮或少煮几十秒,颜色就不一样,只能重新煮过。”
靠着这样的“土”办法,何福礼煮出了颜色和200多岁的竹编一模一样的竹丝,重新修补镶嵌上去之后,就是行家也看不出差别。
中午12:00
享受喝酒特殊待遇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何福礼已经出透了几身汗。坐在殿外,老何一边吹风,一边拿出一瓶从东阳带来的杨梅烧酒:“每天中午不吃一点,下午就没有精神。”
坐在廊前的台阶上,何福礼一连吃了好几颗杨梅,又咪了几口酒,长出了一口气,这才舒坦地招呼徒弟们:“走,去食堂吃饭。”
按照故宫的规定,工作人员在里面不许喝酒。2005年第一次来这里维修的时候,何福礼牢牢守着这个规矩,可实在憋得难受。后来有一天,因为工程进展又快又好,故宫博物院一个副院长请他吃饭,席间本来也没有酒。可何福礼实在憋不住,叫徒弟专门买了两瓶酒来喝:“有领导监督,我不会喝醉,也绝对不耽误工作。”
有了这个插曲,故宫方面知道了这个来自江南的老人喝酒瘾头极大,但也极有分寸,于是,就特批一项专门待遇——允许他每天中午稍微喝一点酒。这个待遇从2005年的工程结束后,延续到了今年开始的新工程。
下午3:30
组长带来好消息
中午,在倦勤斋外面的廊檐下打了一个盹儿,下午,老何和徒弟们又开始静悄悄的工作。
这时,倦勤斋修缮专家组组长曹静楼来检查工作。老曹现在已是何福礼的好友,可是在检查修缮进程时,曹静楼一丝不苟:“私下里,我们是好朋友,可工作上,绝对没一点情面可讲。故宫里哪一件东西不是宝贝?咱们做的每一点事情都要对得起先人,也要对得起以后来看这些东西的后人。”
说到何福礼的工作,曹静楼赞不绝口:“手艺真是好,我也去打听过,那些竹编的不少技术,或者接近失传,或者就算有人知道也做得不那么好了,可老何却还能有这份技术,真是不易。”
按照故宫博物院内的严格规定,任何修缮项目都会有检查或者评估,目的在于保持修缮中较高的技术水平。对何福礼担纲的倦勤斋竹编部分的评价,始终极高。“我们希望,倦勤斋包括竹编在内的整个修缮工程,可以成为这次故宫大修甚至全国的古建筑内装饰修缮的‘样板工程’。”曹静楼说。
这次来,曹静楼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消息:完成倦勤斋的竹编修缮之外,故宫将很有可能邀请何福礼继续参与修缮故宫中一个大花园。到时候,老何很可能“三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