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具有感染人、教化人、凝聚人的魅力,具有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的功能。
“种文化”,种下的是快乐,收获的是文明。“种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及精神面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农民变得快乐自信,让农村变得和谐文明。
农民生活过得更有滋味
自从报名参加了“种文化”,金华金东区孝顺镇低田村的周末故事会,周周都有,连着办了六七场后,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
65岁的吴史芳阿婆以前从没上过台。但是村里以讲故事的形式参加“种文化”百村赛后,她鼓足勇气登台。原先“第一次上台,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的她,如今已能在上百人面前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还有个村民叫陈和鑫,脸瘦瘦长长,嗓子有点沙哑,讲起故事来活灵活现,总能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
村民何平深有体会地说:“村庄整治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环境好了;‘种文化’充实了农民的生活,让大家开心,生活过得更有滋味了。”
尝到了参加文化赛事带来的快乐的农民说,现在是“铜锣一响脚底痒”,一听到活动“号令”心里就痒痒,忍不住要参与一把。如今,在夜晚降临的时候,你“闯”到一个“种文化”的参赛村里,就会撞上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或在村里的文化中心,看到农民自编自导排练一出小戏;或者在晒谷场上“邂逅”一群正在打木兰拳的老头老太。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今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磁场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男女参加。现在,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白天捏锄头,晚上握画笔”、“香港摘金牌,回家摘茶叶”这样的故事。
乡风习俗追求健康文明
“种文化”在让农民开心的同时,也在农村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学武先学德”,在新昌县儒岙镇上道地村,村里最年长的“武师”王三标在教年轻人习武的时候,都要反复说:“不能用武力伤人,不能靠武力占人便宜。”在这个武学源远流长的山村里,练武不仅是强身健体,而且让村民更守时间,守纪律,办事情齐心协力。
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在安吉县递铺镇文化中心施安琴老师看来,体现在小细节上:文化中心的老师刚去兰田村辅导村民吹奏铜管乐时,每次培训结束,地面上饭盒、烟蒂成堆,老师们每次散场都要进行打扫。次数多了,那些参加排练的汉子们脸上挂不住了,他们想抽烟时会主动找个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当烟灰缸,不再随手乱扔烟蒂了。
“种文化”为农民打开了与外界的交流之门。农民们以文化活动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嘉善洪溪村办起了村级篮球擂台赛,省里有6支球队来挑战,杭师院的大学生到临安朱村和农民切磋乒乓球技,新昌里小将村的农民把书画展办到了县城。这些交流互动,使农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欣赏水平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也更高了。
许多农民在“百村赛”中被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所吸引,改掉了赌博的陋习。
走进安吉迂迢村,你还会发现,这里的农户是那样地爱干净,家家户户院子里摆满了鲜花盆景。因为这里是有名的书画村,画画多了,人们希望自己的家园像画里的风景一样美。
家庭邻里注入和谐因子
60多岁的章百成是萧山楼塔镇管村文化娱乐中心“管事的”,也是村里负责“种文化”的“编外干部”。说起“种文化”带来的好处,老章就有说不完的话。
“文化凝聚人心。”老章说,现在,村里人为个小事脸红脖子粗的少了,夫妻间为打麻将起争执的少了,村里要建个小公园需要做几户村民的工作,跟他们一说就同意了。“各种关系和睦了,村里也就和谐了。”
管村有不少花边厂,吸纳了很多外来务工者。村民们在享受“种文化”乐趣的同时,也在寻思着怎么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种文化”中来。
老章考虑的事情,不少村庄也在考虑。在低田村,村集体出钱为外来民工放露天电影,连续放了1个月。而在打乒乓球的鄞州区李家洋村,来自江西的电焊工金立华已经成为球队的一员猛将。
临安朱村的文化指导员程行告诉我们,原来村里有两个村民关系不好,五六年没说过话了,但在“种文化”活动中,他俩终于说话了。因为两人都是吹唢呐的,不团结就练不好。你教我,我帮你,两人之间多年的隔阂也就消除了。
在农村,婆婆媳妇的关系最难处理。“种文化”让农民们想到了用“文化”去和谐婆媳关系。在金华孝顺镇,受“种文化”的影响,人们设计出了“婆媳档案”,把婆婆媳妇做的好事都记录下来,让大家来评比。婆媳之间吵架拌嘴之类的事少了不少,家庭就更和谐了。
因为百村赛,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
今年5月,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在浙江大学讲学期间,对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一个在民间发现、培育文化的好活动,能在农村的伦理价值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