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3日讯
人数超过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杭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城市最艰苦的岗位上努力打拼,却又与这个城市若即若离,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他们的子女能否在杭城接受良好的教育,关系到他们的梦想能否最终成为现实。
昨天是杭城公办小学报名的第一天,明珠、天成、运河……这些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办的学校,也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昨天,记者来到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和杭州天成教育集团,亲历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的艰难过程。
6年12张暂住证
他全带上了
“7点了,脚都酸得没力气,还要站一个小时呢。”张文建看了看手机,此时他已在天成教育集团新塘校区门口站了一个多小时,为了能让小儿子报上名,这已是他两天来第4次来这里了。
自从两天前在报上看到杭州小学新生报名的消息后,在皋塘开杂货店的张文建就停止了“正常工作”,开始投入这场关系儿子未来的“战役“中。该校去年的录取比例达到2.7比1,而今年因为水湘校区拆并,录取减少2个班,招生人数比去年的350人少了100人。
此时的校门口已经聚集了五六十位家长,因为校门没开,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孩子读书的事。张文建站在人群偏后的位置,他没有参与到议论中,只是两眼直直地瞪着紧闭的校门。
7点50分,校门提前打开。张文建走了几步,突然改变速度,跑了起来。“看,前面那个班级,人还不是很多,我们去那里报名吧,快!赶快!”张文建边跑边对同来的老乡说。
张文建跑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只有三四位家长,他一个跨步抢占了“有利地形”——最靠近老师的第一排,并招呼老乡们坐好。
接下来开始报名。家长们马上起身把老师围成了一圈,张文建却坐在那里,岿然不动。“让老乡们先报吧,我的材料应该没什么问题,不用急的。”他嘴上说不急,可没过一会儿就急起来了。当老师说第一个递交材料的家长还缺样东西时,张文建本能地站起来,努力地探进头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哎,吓我一跳!原来那人是忘记劳动合同了。”随后,张文建赶紧把塑料袋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放在桌上,又来回数了3遍:“没错,没错,一样不落。”
终于轮到张文建了。把资料交给老师,他的手紧张地握成了拳头状。
“张文建,你的工商执照为什么是临时的,有效期只有一年?”
“啊?因为我开店的那块地方已经被列入拆迁范围了,所以工商只发有效期为一年的临时执照。老师,你放心,我在杭州呆了6年了,你不信的话,我可以把6年来的暂住证全拿出来给你看……”
说着,张文建把手伸到塑料袋里,开始掏自己和妻子6年来的暂住证。暂住证是一年一换的,两个人6年的暂住证加起来有12张。
老师连忙示意他停止:“好了,我知道了,知道了,你的工商执照是有效的,你把报名表交上来吧……”
交了报名表,张文建长吁了一口气。当老师叫着“下一位”的时候,他走到教室门口,点燃了一支“新安江”,终于有了微笑:“第一关算过了,但接下来还要看区里安排。”
劳动合同是个坎
一家人忐忑不安
昨天清晨6点,余诗安就带着7岁的儿子余书泽,和妻子一起来到杭州石祥路上的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总部。虽然说昨天只是拿报名表格,正式报名要等到今天,但余诗安还是觉得早些去心里踏实些。
余诗安的老家在淳安汾口镇,出来打工已有16个年头。现在他在杭州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装修公司做木工,妻子则在一家服装厂打工。儿子是他们3年前带到杭州来的。他们宁可自己辛苦些,也要供儿子读好书,将来有出息。
看到入学报名注意事项,余诗安本来满怀希望的心“咯噔”了一下。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报名材料中,要有父母或监护人与用工单位已签定经劳动部门认可的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有监护人的工商执照,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满半年以上。
“像我们这样出来打工,许多单位都不肯签劳动合同的。”余诗安无奈地说。“我今天其他什么证件都带来了,户口本、暂住证、身份证、孩子的免疫接种卡,还有单位的工作证明,就是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前几天,他还向去年给孩子入学报名的老乡打听过,老乡说除了各种证件,只要凭单位证明就能入学,没想到今年不行了。
儿子余书泽却在一旁玩得蛮开心,一会儿到旁边的摊位上看玩具,一会儿在沙石堆上玩小石子。余书泽现在在附近的康宝幼儿园读大班,他已经非常习惯在杭州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能在父母身边,他觉得非常开心。
学校门口,和余诗安一样情况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不少。大家有的叹着气,可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回家路上,余诗安不停地给老乡打着电话,商量着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妻子则推着自行车跟在后面。
没有劳动合同,能不能搞张营业执照呢,譬如说老乡开店的营业执照?老乡的话让余诗安似乎又看到了一点希望。想到这儿,他又返回学校,值班老师肯定地说:“不行的!”
值班老师也很无奈:“今年总部毕业班只有6个班,而分校已经把所有能利用的场地都利用起来了,根本挤不出地方来。”
余诗安觉得非常失望,叫上妻子就回家了。“回老家读书还是能报上名的。”他这么安慰自己和妻子。
余诗安回到单位一打听,劳动合同是有的。余诗安顿时兴奋了起来。虽然不知道这份合同学校是否认可,但不管怎么说,他看到了孩子在杭州上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