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除了持续热门的硕博学位申请,浙港两地间高校的各项合作也在逐年递增。根据浙江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数据,仅2006年,浙江大学一所高校和香港高校之间的学生交流人数就达到了395人。去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首次被纳入到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有43名浙江学子赴港求学。
从十年前的陌生人到十年后的肩并肩,从十年前的背包客到十年后的同窗好友……“到香港读大学”成了浙江学子的一种时尚。“到今年7月,香港回归已经整整十周年了。作为香港回归最直接的见证者和最年轻的受益人,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香港承载梦想和期待。”一名赴港求学的浙江学子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邓洁仪:浙江的学生很聪明
记者专访香港理工大学学术交流及合作事务处处长邓洁仪女士
对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邓洁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在浙江教育界,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香港。作为香港理工大学学术交流及合作事务处处长的邓洁仪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来内地跑一遍,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内地学生能够有机会来香港学习。
“其实,我们早就有在内地招生,促进双方教育交流的想法。”邓洁仪女士告诉记者,香港回归的第二年,香港理工大学就开始采取委托的方式从内地的6个省内招收赴港学生,每年的名额为20个,浙江是其中之一。2002年开始,学校开始和内地正式合作,招生的范围扩大到20个省份,招生人数也每年增加。浙江学生人数一直排在前三四位。
谈起和浙江的教育交流,邓洁仪女士说,其实每年,香港理工大学都会派选优秀学生来浙江交流学习。1998年,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国际企业培训中心,到2005年底已经有930多名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工作岗位。
关于对浙江同学的印象,邓洁仪女士用了一个让记者感到惊讶的形容词:“人文气息”。让她感受最深的是,来这里学习的浙江同学在参与活动方面非常活跃。“在我以前的印象中,内地的同学往往会比较内向,但是浙江的同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积极主动,理工大学有着重视培训重视活动的传统,在这些培训活动中,浙江的同学做得都非常出色,和同学们之间的氛围融合得很好。”香港理工大学和全世界190所大学有着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邓洁仪女士说,浙江的同学总是能够积极地参与,和香港同学相比,他们准备地更为充分仔细,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领悟到东西,这是很可贵的。
内地和香港的差别越来越小了,这是邓洁仪女士的感叹。随着浙江香港两地的融合越来越多,香港学生越来越向往到内地去考察交流,“我们今年有500个内地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反应热烈,都想去看看内地日新月异的变化。”邓洁仪女士说,毕竟,那是香港人的根。
他们已经很“香港”了
在香港理工大学,记者见到了浙江籍学生叶肖伟和王雪琴。初见他们,学校公共事务处的陈老师就笑着说出了我们的同感——无论是穿着还是气质,他们都已经很“香港”了,如果不开口,根本看不出他们是内地学生。
他们目前分别攻读香港理工大学的土木结构工程学系和纺织与制衣学系的博士研究生,这两个专业都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强项,其学术水平在全世界高等学府中都十分顶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