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大门口越造越高的大楼。
曾经大学林立如今杭师大“独守” (讲述人:杭师大教师徐其虎)
再次站在杭州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学院)的大门口,徐其虎的脸上出现了一种碰见老朋友的喜悦:“20多年了,每次站在学校门口,每次都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1984年,徐其虎提着行李来杭州师范学院报到。“我一到大门口的时候就有点失望,印象最深的是门口的那条学工路,才四五米宽,路上几乎没有车辆来往,再往西面看,都是农田,感觉自己来到的是农村。”徐其虎说的学工路就是现在的文一路。
“教学楼都是上世纪50年代留下来的老房子,用毛竹片造起来的。”那段大学的时光至今仍清晰地留在徐其虎脑子里,现在他已成为杭州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
“学校的后面就是整片的桑树林,恋人们都往那里面走。我喜欢到池塘边去溜达,喜欢那棵香樟树,走在那里有点像进了世外桃源。”
池塘和香樟树原本都在学校墙外,如今,它们都成了校园的一景。大樟树已经枯死,只留下一根3米多高的粗大枝干,立在新建教学楼前的花园里,上面覆盖了很多绿色植物。
徐其虎进学校一年后,文一路开始热闹起来:“翠苑新村开建了。1985年的时候文一路开始修。那时候修建文一路的口号是‘20年不落后’。”
学校门口的路变新了,校园内的房子也开始“更新换代”。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校园增添了新教学楼。那时候,文一路大学很多:“我们周边都是学校,省委党校、浙江财经学院,对面还有浙江物资学校、省警校、浙江政法干部管理学院,还有后来的浙江理工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编者注:许多校名现均已改变)。最疯狂的一次,我们到浙江物资学校看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回来的时候校门都关了,只好翻墙进去。”
这些青春记忆让徐其虎很兴奋,但马上,他又叹了一口气:“不过现在,学校都搬得差不多了。旁边的财院走了,和物资学校等很多学校一样去了下沙,警校去了滨江。还好杭州师范大学把新家安到了下沙,但校园本部依旧驻留在这里,作为一个分校区。”
在这么一个烈日的午后,听徐其虎说着往事,看着文一、教工、学院路上,那些成荫的法国梧桐和热闹的路边小店,对老文教区的那种感情也一点点深刻起来。
整治后的文一路:
文一路道路综合整治范围:莫干山路-紫金港路段,全长5.7公里,设计时速为60公里,道路拓宽至双向六车道。
它将成为一条体现生态人文和居住休闲之街。沿线建筑不是单纯的立面翻新,设计使用暖色调的外墙面砖为主,配合涂料、金属铝板、木格栅等,增强道路的整体感和人文底蕴。在文一路上的立面整治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杭州师范大学周边的商铺,从效果图上来看,这里的商铺今后将整修成骑楼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