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拂》剧照
|
浙江日报杭州7月2日讯 今晚,在浙江京剧团的小剧场里,随着丝竹声袅袅响起,实验京剧《红拂》再度华美亮相。
这是《红拂》的第100场演出,这部投资仅18万元的实验作品自去年6月首演以来,一直长演不衰,演出总收入近115万元,观众8000余人次,其中70%以上是年轻人,大多数还是第一次看京剧。这样的反响和成绩不但在浙江京剧团前所未有,在中国戏曲界的小剧场演出中也创下了纪录。
超小投资的《红拂》为何能这么火?
全新表演形式赢得观众
“想不到京剧还能这么演!”这是观众看完《红拂》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与传统京剧不同的是,《红拂》把演出场地搬进了黑匣子剧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T型的立体舞台,观众分坐在两边,可以近距离甚至面对面地欣赏到演员的表演。这种开放的空间给人一种全新的时尚感觉,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
除了演员,乐队也成了表演的主角。当戏里三个青年男女面对爱情的艰难选择时,灯光打在台上不同区域三个乐师身上,只听得两把京胡一把琵琶在激斗。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场上掌声雷动。
《红拂》打破了很多戏曲原有的陈规陋习,让人看到了崭新的京剧。
互动形式牢牢抓住观众
互动形式、观众推动情节发展是《红拂》的又一个卖点。
《红拂》取材于隋末唐初“风尘三侠”的故事,剧中只有红拂、李靖、虬髯客、杨素四个人物,串联全剧的是一个身穿现代服装的“叙述人”,他时而介绍剧情,时而邀请观众上台一起搬布景。而演员除了在台上表演,还时不时从观众身后上场,这让观众自始至终感觉到自己是这部戏的参与者。
当临近剧终时,观众可以举牌进行投票,决定红拂应该选择三个男人中的哪一个。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一位年轻女观众选择了杨素。她认为,相比懦弱的李靖,杨素或许是红拂更好的归宿。
尽管《红拂》讲述的是古人的爱情,但在这种互动的形式中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审美和价值观,观众一边看戏一边也在思索“情为何物”。京剧也就在这样的表演中放了下架子,真正与普通大众进行平视与交流。
边演边改引来观众
在《红拂》的100场演出中,除了政府埋单的“民族艺术进校园”外,零售占到了近30%,并且绝大部分观众是年轻人,而且大多数此前没有看过京剧。
年轻人愿意走进剧场看京剧,主要得益于浙江京剧团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自去年《红拂》首演之后,京剧团一边演出一边举行座谈会、研讨会,请专家、观众挑刺提意见,然后予以改进,很多灵感和亮点正是在不断的排练中产生的。同时,他们不断向单位、企业、高校进行宣传推广。
正是在社会的关注、观众的口口相传之下,很多企业、高校自发前来联系包场,不少年轻人掏钱购票观看,《红拂》由此越演越火,原定60个座位的小剧场最多时坐了近120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彬说:“我以前很少看戏,《红拂》让我感到非常意外,没想到京剧可以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