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抵达那曲
援藏干部们说:那曲是我们今后3年生活工作的第二个家。对于这个家,要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
浙江在线7月4日西藏那曲报道(本网特派记者 周娜) 锣鼓声声,藏族同胞们手捧着洁白的哈达,献上青稞酒,载歌载舞,欢迎浙江46名援藏干部的到来。今天下午,浙江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深入海拔46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顺利抵达援助目的地——西藏那曲。
从今天开始,他们将用3年的时间,带着浙江人民的款款深情,积极支援那曲地区的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午西藏那曲地区下起了小雨。在那曲街头,那曲人民排起长长的队伍热情迎接浙江省46名援藏干部。
记录一:在路上
缺氧而不缺精神
从西藏拉萨到那曲,有着500多公里的路程。早上8:30分,援藏干部的车队向那曲进发。车窗外长长的青藏铁路线是美丽的风景——蓝天白云,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而在车子里,46名援藏干部带着对那曲的热情,静静地等待着在几小时以后走进这个即将要工作3年的地区。
那曲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以上。在当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由于海拔高,氧气含量少。车子每行驶100公里,海拔就随之增加,意味着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越来越少。“缺氧”的气候条件对于干部们的身体状况来说,将是比拉萨更为严峻的考验。
在路上,援藏干部朱云伟告诉记者,在经过拉萨3天的调整后,大家都在逐步调整“缺氧”状况,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双腿发麻、心慌、头晕的症状。“气候条件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缺氧的我们不缺精神!现在脑子里都是该为西藏人民带去什么。”
载歌载舞
记录二:抵达那曲
“以十二分的努力投入援藏工作”
下午1:40分, 5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援藏干部到达那曲。高原的天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一路上是美丽的高原风景,当干部抵达的时候,那曲正下着雨,夹杂了几分高原的寒气。从车窗向外望,那曲地区的群众正冒雨夹道欢迎浙江援藏干部的到来。飘飞的雨水和飘飞的洁白哈达,一直绵延到视线的尽头。
尽管是个雨天,但在纷飞的雨中,我们能看到那曲人写在脸上的期待。从敲锣打鼓的中学生,到夹道欢迎的那曲地区每位普通的群众,还有挥动着的洁白的哈达,欢腾着的藏族舞蹈……都显示着那曲人民对于浙江援藏干部的热情。
沾一滴甜香青稞酒,是那曲人民对援藏干部的浓浓情谊
一位藏族群众告诉记者,浙江援藏干部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大事,在车队到来之前的两个小时,他们就已经走上街头等待了。藏族青年旺青亲手将哈达献给了刚从车上下来的我省援藏干部。他说,这一刻,他打从心里感到高兴。“援藏干部不辞辛苦到西藏来,是对藏族人民的帮助。他们带来的新观念、新思想,都会对我们那曲形成巨大的影响。”
藏族青年旺青:浙江的援藏干部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
援藏干部被当地人民的热情打动了。“那曲是我们今后3年生活工作的第二个家。”援藏干部吴雪桦说,“对于这个家,要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
记录三: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
一个人两份沉甸甸的情感
下午2点30分,46名浙江省援藏干部在当地干部的接待下分赴各区县。此时,在援藏干部的心头,有两种情感是沉甸甸的:一份是思念,一份是奉献。
到那曲了,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
省公安厅援藏干部吕建平给家里拨了一个电话,告诉家人已经到达那曲,一切安好。跟远在丽水的家人通话,他有点哽咽。他转过身来,笑着对记者说,这里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我们要把浙江人民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团结的精神带到这里,援助西藏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省委宣传部的援藏干部傅立文搁好行李,掏出了父母亲为他准备的“红布包”。这只红布包和其他行李有些不同,包裹着浙江的米、土、茶叶……傅立文说,这红布包的意思,是将浙江的水土带到西藏,将浙江与西藏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傅立文告诉记者,在他的心里如今已大致有了工作的蓝本。
援藏干部傅立文:包着浙江土壤的红布包,意味着浙江和西藏水土交融
刚到那曲地委的浙江公寓,省物价局援藏干部朱云伟就向当地干部了解起了援建对口单位的情况。他告诉记者,他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全面了解情况那曲地区项目建设情况,为浙江今后援助西藏项目做准备。
新闻附件:
今年是浙江省援藏的第13年了,那曲则是浙江开展援藏工作的目的地。我省自1994年开始进藏开展对口援助工作以来,已经有180名援藏干部来到西藏支援建设,对口支援项目达435个,援助资金达到577亿元。
今年第五批46名援藏干部将克服环境、心理和自我意志上的考验,用3年的时间援助那曲地区的建设。他们将从7月6号开始,陆续分赴那曲地区的那曲县、比如县、嘉梨县的各个岗位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