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小候鸟"来到城里的家 走近暑期探亲的留守儿童

www.zjol.com.cn  2007年07月05日 06:30:4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

  7月,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城市,与异乡打工的父母团聚;8月底,他们又返回农村,在没有父母的家乡独自留守。他们就是被称为“小候鸟”的“留守儿童”。

  伴随着今年暑运的开启,“留守儿童”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往杭城,掀起了一轮暑期探亲潮。

  暑运第一天起,记者连续三日驻守在杭州城站火车站,遇见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常年不见父母的他们,会不会对父母有陌生感?第一次来到杭州,是否适应城市里的这个“家”?记者跟着两个孩子走进了他们的家。

  杨怡鑫:父母怕丢工作不敢请假陪她

  7月4日上午,杭州城站火车站的出站口两侧站满了等候的人。出口处上方,电子屏幕不停地滚动刷新火车到站信息。

  杨东元抬头望望屏幕,再看看手中的手机。在出站口,他不停地重复着这两个动作。一旁的妻子正使劲伸着脖子向出口处张望,一边还在安慰丈夫:“别急,还有20分钟才到站呢。”

  他们在等自己两年没见的女儿杨怡鑫。

  他们穿上红T恤来接女儿

  在等候的人群中,年轻的杨东元夫妇很显眼,因为他们两人都穿着红色的T恤。

  三年前,杨东元来到杭州打工,在武林小广场附近的一家星级宾馆当保安。一年以后,他的妻子也来到杭州,成为城东黎明村一家纺织厂的工人。现在,杨东元已经升职为领班,妻子也成了办公室主任。

  “两年没见孩子了,今年该有7岁,上一年级了。”杨东元的工作是“做四休二”(每工作4天后可休息两天),通宵晚班通常需要连续站岗12小时。来火车站之前,杨东元刚刚上完一个通宵晚班。为了亲自来接孩子,老婆还破例向工厂请了一次假。

  从西安开来的火车原本是9点42分到站,由于晚点,杨东元和妻子在出口处巴望了很久,才在检票口的人流中看见女儿杨怡鑫,还有一路陪同过来的年过七旬的岳母、姐姐和侄子。

  “妈妈!爸爸!”杨怡鑫手里拎个小板凳,朝父母这边跑过来,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杨东元上前一把抱起女儿,父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杨东元的眼睛已经湿润。

  第一次来杭水土不服

  杨怡鑫走出火车站,眼睛四处看。这是她第一次走出河南农村,眼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杭州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新鲜。

  “车上还有小电视!”刚上公交车,杨怡鑫就对公交车载电视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她告诉记者,老家没有这样的公交车,“老家的车是破破烂烂的,车里没有空调和电视。”

  “楼房好高好高啊!”公交车在城市里穿行,展现在杨怡鑫眼前的是农村里看不见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坐在一旁的杨怡鑫的表哥下结论说:“这里是大城市!”

  坐了24小时的火车,又坐了一小时的公交车,刚刚还活蹦乱跳的杨怡鑫开始“蔫”了。

  杨东元一家老老小小6人在火车东站换乘公交车时,杨怡鑫脚刚落地,就“哇”地一口吐了出来,吐的全是水。杨怡鑫的阿姨告诉记者,来杭州的火车票很紧张,他们没买到坐票,一路上4个人只能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小凳子上轮流坐坐。“火车上只吃了一餐饭,大家都没胃口。”

  杨东元的丈母娘年纪大了,晕车也很严重,下车的时候,记者看见她手里拎着一袋吐出来的秽物。

  “老人小孩都遭罪啊,但是也没办法。”杨东元看见家人晕车,暗暗心疼。背着家人的时候,他对记者说,只有在女儿放假来杭州的时候,全家才能团聚。“我和老婆要是回家看望她的话,只能辞职。”

  他说,前年老婆实在太想女儿了,回家一趟,代价就是被“炒鱿鱼”。“在外打工,我们都不敢轻易请假。”

  希望女儿能在杭州读书

  杨东元的住处位于杭州城东黎明村一幢五层出租房的阁楼上,这个房间是他每月花150元钱租来的,全部面积不到6平方米。除了一张床外,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人的到来,使得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根本没法落脚。

  “这里真小,还没有老家的两层楼大。”杨怡鑫恢复得很快,一到父母的住处,就开始好奇地阁楼上四处跑。记者找到她的时候,小家伙正趴在栏杆上望着对面。

  对面,在楼房北面一条通道之隔的地方,是一所民工子弟小学。

  记者问她是否愿意来杭州读书。杨怡鑫先是说,老家的学校比这个新。后来想了想,又改变主意。“我当然愿意到这里来读书,在这里读书的话可以天天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让女儿来杭州读书,也一直是杨东元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在他看来几近渺茫。

  “前年小孩子正好读小学,我还特意到这个学校打听,希望能把孩子接过来。孩子和我们分开久了,对她肯定不好。”但杨东元打听到的入学条件是,孩子要到杭州读书,父母所在的单位必须给他们交养老保险。“我们在这里打工连合同都没有,哪里还有什么三金?”这件事就此搁下了。

  杨怡鑫告诉记者,她要在杭州和爸爸妈妈待上一两个月,而且已经拟好了一份暑期计划:“我要去看西湖,还要吃肯德基,去动物园看大象。”杨东元说,现在跟女儿维系感情,只能局限在暑假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女儿的愿望他会尽量满足。“不过,要陪她玩还只能等休息的时候,工作可不敢落下。”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7月5日·精粹]首份高考录取通知书飞入考生家

·留守儿童到车间 服装公司决定办个暑期困难班 2007-06-29
·王蓓慈善歌友会将登场 《留守儿童之歌》已上网 2007-06-17
·开化为留守儿童保险 投保5元钱最高理赔5万元 2007-06-16
·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 网络视频温暖叙亲情 2007-06-14
·浙江工业大学后勤集团为"留守儿童"送"爱心" 2007-06-0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