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罕见大“天坑”
我们一行从常山县城往北,驱车40分钟到达新桥乡政府,穿过长长的雷公岭隧道,眼前豁然开朗:大约一平方公里直径的崇山峻岭里裹挟着几百亩的灯盏坑。柳教授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好大一个天坑呀!”
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个显著特点。它的内侧山体是岩溶沉积岩,外侧是普通沉积岩,两种沉积岩之间有一道隔水屏,岩溶沉积岩吸水,把雨水都汇集在内侧,形成一个大漏斗,汇水漏斗就是这样得名的。
柳教授一边观察一边向我们介绍,“天坑”地貌在云贵高原比比皆是,但一般直径都不超过五六百米,坡度至少有五十到六十度,人迹罕至。可是在浙江有这么大的天坑很罕见,这个天坑直径有一公里,坡度只有三十度,还住着人。
洞里只有18摄氏度
到达牛脚洞一个洞口,我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提着应急灯进洞探险。
洞外的温度至少有38摄氏度。可我们一接近洞口,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越往里走越冷,我们随身带的温度计指示柱一个劲下跌,最后停在18摄氏度。我们不得不穿上准备好的两用衫。
我们往下爬了20多米,陡然出现第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洞厅。柳教授指着几个石钟乳对我们说:“这个洞里石钟乳较少,说明它还比较年轻,估计也就是几万岁吧。这座两百米高、弧度一千多米的岩溶山有南北、东西、北东三大裂缝。在几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雨水顺着这些裂缝冲蚀着山体内的碳酸盐岩石,把岩石冲刷成不计其数的溶洞、溶沟、石钟乳、石笋、石柱,同时造就了地下河、地下湖。”
“我们看到的这些洞穴有的靠通道相连,是明连,有的靠碗口大的下水口相连,是暗连。洞穴一般都有出口,表面看就是一个洞,其实洞与洞是相连的,村民们说的洞连洞,可能就是一个洞。”柳教授说。
洞顶吸附无数蝙蝠
继续下行,我们来到一段险峻的大峡谷,大家只能相互搀扶着勉强挪步,狭窄之处还必须手脚并用爬行。行进中,不是头碰壁,就是脚悬空,好不容易我们才在第二洞厅落脚。
突然,洞的深处传来一声怪异的叫声,紧接着,一群蝙蝠一轰而出,从我们的头顶乱哄哄地飞过,黑黝黝的粪便雨点般洒在我们身上,我们吓得大叫起来。等冷静下来,抬头上望,不禁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洞顶密密匝匝吸附着无数蝙蝠,挤来挤去,吱吱喳喳。柳教授笑着告诉我们:“别害怕。蝙蝠是热血动物,怕冷,它们挤在一起是互相取暖。”
柳教授说:“有蝙蝠的地方一定有马陆,不信你们看。”他用强光手电往地上一照,天哪,成千上万条白色的像小蜈蚣一样的小虫席卷而来,争食蝙蝠粪便。我们再次被吓得尖叫起来。
“放心,它们不会咬人,躲着走就行了。”柳教授平静地说。
洞内景象更瑰丽
下到第三个洞厅时,一阵“哗哗”的水声传来,这让口干舌燥的我们兴奋异常。果然,洞底有一条两米多宽的浅浅地下河,大家纷纷用双手捧起清冽的水喝,好甜呀!
今年70岁的柳教授一生曾考察探险过无数洞穴,他说,面积这么大的喀斯特地貌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比较常见,但在我省却是不多见的,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
自从进入洞穴,柳教授就不断通过罗盘确定方向,手中的锤子也不停地东敲西击。他对地上的每一块石头都不放过,并不时和跟随在他后面的探险组成员介绍新发现。
“上面的洞穴里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钟乳石。”柳教授说,通过已经看到的那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他判断洞内应有更加瑰丽奇绝的景象。
柳教授认为,牛脚洞的地质状况、特点与桂林七星岩极为相似,适宜深入发掘其科学内涵,如果进行景点开发,也非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