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燕军的电脑里,网罗了浙江以及全国各地高温天气数据、预报以及分析材料。这位浙江气候学高级工程师长年致力于高温气候成因分析。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高温灾害性天气标准以长城为界,长城以难温度在35度以上、同时湿度达到24百帕即为高温。或者,最高温度大于等于38度同样视为高温天气。”
而对于浙江而言,一般在35度以上就发出高温报告。研究表明,人在45度中暴晒1小时以上,就会中暑甚至导致死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毛燕军说。
为什么浙江会出现比武汉更热的天气状况?影响浙江高温天气有哪些因素?
毛燕军肯定地给出记者三个“因子”的解释。
第一个“因子”是大气环流。浙江沿海受副热带高压活动影响深,如果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稳定且非常强大,长时间在浙江境内徘徊,就易产生高温天气。温度持续在35度甚至接近40度。对于7月上旬的持续高温天气,可以用这个观点来阐释。
第二个“因子”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不可忽视,直接作用于地球各个角落。”毛燕军认为,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已经在各地显现,浙江亦不例外。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潘理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100多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积累下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目前,随着人类对能源过度消费,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继续扩大。
来自浙江经贸委的说法则是,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浙江省每年能源消费量都在呈两位数的增速增长,年能源消耗总量都超过了10000万吨标准煤。浙江省是资源短缺的省份,95%以上的能源均从外省调配进来,一方面,这些能源如煤、油、电等均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另一方面,能源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气,造成环境污染,更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因素之一。
“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温室气体限排有限,对气候变化将进一步作用,温室效应还会加剧!”潘理黎教授预测。
第三个“因子”似乎也与人类活动关系甚密。毛燕军说,城市升温还“拜热岛效应所赐”。此效应在大中城市呈现尤其明显。
在一些城市商圈,由于高楼大厦集聚,且多用聚光玻璃,“囤积”了大量热量。
“汽车在面前开过,往往会‘嗖’的一下胸闷,车子排出的热气能够明显感受到!”武林广场路口值勤民警帅昌林说。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潘理黎也认为,杭州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25%,大量汽车上路,尾气排放已是杭城热岛效应明显,过去还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现在范围有扩大趋势。
每年7、8月份,高温天气占据浙江全年高温天气84.5%。毛燕军为记者绘制的今年高温趋势图可看出,今年高温天气6月7日有4个气象站测出,到6月下旬逐渐集中出现,6月39日50个气象站测到高温,到7月7日,全省共69个气象站中的62个站点报告高温。
“半数以上站点测出高温,说明我省高温天气属于正常偏重范围。”对未来夏季高温预测,毛燕军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