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贯彻党代会精神 > 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正文
   

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钱江源头“两还记”

2007年07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把花草果木还给大山,把“摇钱树”还给农民——在钱江源头开化县马金镇高岭村上演的这出“两还记”,道出了一段人与自然、干部与群众的“双和谐”佳话。

  第一还:把花草果木还给大山。故事在误解的骂声中展开……

  “种田种到边,种地种到天”——这个人均只有2分5水田的高岭村,农民过去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在陡坡上开垦了1200亩山地,种植玉米、大豆、番薯等。

  然而,一到雨季,山上的泥沙哗啦啦地往下冲,坡地的作物被冲毁,山下的稻田被埋没。1998年的7月23日,暴发大洪灾,许多田地几乎颗粒无收。

  痛定思痛,开化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退耕还林。2001年,高岭村分散到户的200亩坡耕地,被确定为经济型生态公益林营建示范点,按照规划要求连片种植杨梅,由林业部门无偿提供苗木和承担种植、施肥、抚育等开支,并实行统一抚育、集中管理,连续3年每亩每年补偿80元。合同还约定:杨梅林种植4年抚育成林后,无偿返还给农户经营管理,收益归农户所有。

  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要求将陡坡地退耕还林。没想到,村民不买账:“不种粮食种杨梅,那杨梅能当饭吃么?”这头种苗木的前脚刚走,拔苗木的后脚就紧跟。他们扒平苗木的洞穴,又种上玉米、番薯等粮食作物。村干部去做工作,有的被赶下山,有的被指着鼻子骂。“只好来点硬办法,强行拔掉玉米,再补种苗木——就这样来来回回打‘游击战’。”村文书徐义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苦笑说。

  骂归骂,陡坡地上的玉米被一次次拔除,“瘌痢头”山上的杨梅树渐渐长大了。但是,坚持退耕还林的基层干部与不愿意退耕还林的农民之间,关系却变得紧张起来。

  第二还:把“摇钱树”还给村民。故事在受惠的欢笑声中传开……

  一晃4年过去,经县林业部门和村干部“呵护”成林的杨梅树,按合同无偿还给农民,而且是会下“金蛋”的“摇钱树”。这一下,村民思想真正转了弯。在高岭脚的半山腰,57岁的村民刘能全指着山地喜滋滋地说:“光这一株就产了150斤杨梅,卖了200多元呢。”他有60多株杨梅树,今年杨梅上市,10天里就赚了2500元。他说了大实话:“以前这1亩5分地,全年轮种旱粮作物,连400元都赚不到呢!”

  今年6月15日,杨梅林里到处是人,亲戚朋友们,乡下城里的,都来帮忙摘杨梅。村干部告诉记者,杨梅示范基地实际成林124亩,去年开始挂果,今年获得丰收,149户农民户均增收926元。种其他果树的村民也发了,有的人家光柑橘一项,一年就净赚1万多元。

  早年不肯退耕的一些村民懊悔了。听说村里又要新建一批杨梅基地,部分村民找到村干部,要求栽种杨梅苗。

  如今,村里成立了水果合作社,大家鼓足了劲,要把钱江源头的水果种出点名堂来。镇林特站站长姚文良说:“农民尝到甜头后纷纷自觉退耕还林,这样干,钱江源头的绿色可以长久持续下去了!”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吴妙丽 严元俭 齐忠伟 编辑: 朱小燕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