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创新创业在新阶段的新特征,推动浙江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继续迈出创新步伐。特别是要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以制定实施《浙江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办法》为契机,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二是推进“五大专题”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围绕创新发展加大投入。三是实施“958”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四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五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完成全省节能减排任务。六是培育创建区域品牌,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有学者指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必须重视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都能在我省创新创业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浙江近30年的实践证明,没有市场机制,就不可能成就有活力、有创新的浙江经济;而没有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务实高效的管理,浙江的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健康运行。正是政府与市场的这种合作互补关系,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的增加,浙江作为改革先发地区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的许多体制机制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创新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创新创业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充分运用好政府资源,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学者指出,要重视提高创新创业主体的能动性。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创业主体和创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创新的微观主体必须要有新思路、新理念和新对策。“创业富民”实际上是两个层面,包括既有的和潜在的创业主体。随着资源约束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创业门槛提高了。这就需要创业者更新思路理念和对策,对新进入的创业者,要对自身优劣和未来趋势有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选择确定最合适的行业与商业模式。对既有创业者来说,则是二次创业的挑战,需要永不满足的创业动力,持续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论是哪一类创业者,政府公共部门要营造更好的软硬环境。创新与创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创新离不开创业精神,离不开由企业家主导、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活动,创新的成效也只能通过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而创业成败的根本性决定因素是主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强弱,真正富有成效的创业活动,必然充满创新精神,真正的创业者,首先是勇于开拓的创新者。要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充分发挥企业家、科研人员、一般创业者、普通工人等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要求创新本身再上新台阶。浙商作为创新的微观主体,要切实完成几个转变: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提高创新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从点式创新向链式创新转变,更加注重创新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从实体创新向理念创新转变,努力实现功利浙商向责任浙商的升级,从老板成为企业家。同时,作为创业创新的主体,不能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在产业选择、资源开采、技术运用、生产工艺和排污处理方面,还是在诚信守法、保护劳工权利、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益事业、援助弱势群体方面,都应当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相关责任。
有学者指出,要在创新创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民性,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物质基础;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机制创新,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均等公共服务;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社会“安全网”。
有学者指出,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文化环境,不断地强化和提升浙江人的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创新兴趣、创业创新胆量和创业创新决心,改造不利于激发创业创新动机和创业创新热情的文化心理旧习,营造出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一要进一步培育有助于创业创新活动的创业创新精神,充分地激发浙江区域社会的成就动机和成就愿望。二要提高创业创新的知识和能力。三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人际文化氛围。四要营造有助于创业创新活动的物质文化环境,包括优美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整洁的道路、发达的通讯系统、宜人的生态条件等硬件设施,形成一种“筑巢引凤”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强化宣传,使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成为全省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要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加强创新创业对策研究;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夯实创新创业基础。要坚持以创新促科学发展,以创新促社会和谐,以创新促走在前列,把自主创新贯穿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一切创新之中,努力在思想上取得新解放,认识上取得新提高,工作上取得新进步,实践上取得新突破,事业上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