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1日讯
雪菜、臭冬瓜、水磨糯米粉,这些地地道道的宁波传统农产品不仅宁波人爱吃,也曾经是宁波市出口农产品中一道深受欢迎的“特色菜”。一些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到宁波来探亲访友或投资创业,都要特意尝一尝这些宁波特产,如已故的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就特别喜欢家乡的臭冬瓜。但最近检验检疫部门的一项统计却显示出传统农产品的海外之路并不平坦:今年1月至7月,我市雪菜出口总金额只有90.7万元人民币,明显少于往年,糯米粉、臭冬瓜等产品至今未出口。
传统工艺难跨质量检测门槛
前段时间,一家生产水磨糯米粉的企业曾两次向检验检疫部门提出卫生注册申请,但均未通过。另一家雪菜加工企业向检验检疫部门咨询出口事宜,但一听到出口食品严格的质量把关要求,马上打起了“退堂鼓”。
这并非个例,而是当前传统农产品出口的普遍现象。记者从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到,出口农产品的要求相当高,往往要大大超过内销标准,首先需取得检验检疫机构的厂库卫生注册登记,工厂要建立原料种植基地;之后检验检疫机构要对原料种植基地进行考核备案;检验检疫机构需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对食品的包装容器、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最后还要对食品标签进行符合性检查,符合要求的产品才允许出口。而传统农产品一般采用传统生产工艺,企业投入较少,卫生条件较为落后,企业大多未建立原料基地,雪菜等产品的原料都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难以对原料开展有效的农残监控。即便是我市雪菜出口的龙头企业鄞州绿佳食品厂,也用了半年时间才建立起符合出口要求的质量监控体系。据统计,全市目前有出口资质的雪菜生产企业仅有3家。传统营销难入主流市场尽管今年的出口形势看起来还过得去,但鄞州绿佳食品厂厂长胡静波却为出口难以打开新市场而苦恼:大客户很难找到,小客户订货量少几乎不能产生利润。
传统农产品出口实行的是每批检测制度。以雪菜为例,重金属、农残、微生物等共有11个指标需要检测,每次的检测费就需要上千元。而雪菜产品出口利润微薄,如果一批次出口量在100箱以下,可能要亏本。但现实情况是,我市的出口雪菜多数是销售给国外的中小客户,每次订货量较少。久而久之,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生产企业并非不想寻找国外的大客户。但这些生产企业普遍没有自营进出口权,缺少外贸人才,由于实力有限,也无力参加国内外的知名展会,外贸渠道大都依靠企业业主的各种人脉关系而建立,要想“逮”住境外大客商谈何容易?而且,由于营销渠道有限,传统农产品的消费对象局限于祖籍江浙一带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有关人士建议,传统农产品代表了我市农产品出口的特色,理应得到特别的扶持。政府可出台政策,降低门槛,支持相关中小企业参加一些涉外的展销活动,以提高我市传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另外,相关企业也应转变观念和生产方式,通过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适应进口国的食品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