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概况    
·浙江省简介
·杭州市简介
·绍兴市情
·台州市情
·地理历史
·文化艺术
·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
·对外开放
·旅游风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美图
杭州美图
美丽的杭州
美丽的杭州
美丽的夜景
美丽的夜景
杭州美图
杭州美图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07连线浙江 > 创新创业小康路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开局良好

  2006年,浙江省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起步良好。主要反映在:

  一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围绕“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以落实约束性指标和加快体制改革为抓手,科学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二是发展质量更趋良好。围绕《纲要》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建设“两型社会”、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等任务,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大需求渐趋均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按照《纲要》提出的任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发展的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发展活力继续增强。四是民生不断改善。“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顺利推进,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中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纲要》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大部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都达到或超过《纲要》实施年均进度要求。

  ——国民经济增长超出预期。2006年,浙江GDP实际增长13.6%,达到15649亿元,超出《纲要》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1.6%,达到31684元,超出《纲要》预期增长目标4.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5元,实际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实际增长9.3%,分别超过《纲要》实施年均预期目标4.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实现。2006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3.5%,能耗继续保持全国较好水平,基本实现《纲要》实施年均下降进度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显著。2006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94%,实现《纲要》预期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出现双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0.34%和0.12%,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扭转了2001年以来连年上升的态势,较好完成了《纲要》污染减排的阶段性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林牧渔业形势稳定,粮食总产量达176.8亿斤,比上年增长8.5%。浙西北桑蚕、浙东南蔬菜、浙北油菜、浙中茶叶水果等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在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30个、示范园区29个。

  农村新社区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全年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372个、环境整治村3176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农民就业培训。2006年累计培训农民182.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4.3%,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0.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7%,转移就业率达79.4%;农村后备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到较好提高。

  二、新型城市化拉开序幕

  城市化进程。全省城市化水平从“十五”期末的56%上升到2006年56.5%,低于“十一五”规划预期年均增长目标0.5个百分点。

  城乡空间结构。杭州、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四大经济圈辐射范围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极核作用增强。

  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各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步伐加快,城市集中供水覆盖新增120万农村人口,完成年度目标的120%。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向农民工覆盖,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农民工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三、新型工业化迈入加速推进期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省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良好,实现工业增加值7537.9亿元,增长14.4%,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8%。

  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产业集群在调整中提升壮大。杭氧、杭钢等企业异地发展,宁波、舟山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积极开展开发区(园区)的清理整顿工作。

  结构调整。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46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3.4%。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确定重点技改项目1194项,投资总额达1725.6亿元,已开工1046项,投产644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共有430项落后技术和工艺列入限制和淘汰目录;全年关停水泥机立窑68条、压缩落后水泥生产能力700万吨;累计关停粘土砖瓦窑1185座,压缩落后生产能力80亿块标砖,还关停了22.59万千瓦中温中压低效燃煤机组和小油机以及一批小造纸、小冶炼、小电镀。

  产业竞争力。投资193亿元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和购买技术成果经费分别增长30.5%和96.5%。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5个,中国名牌57个,累计总量保持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商务部确定的重点培育出口品牌51个;38家企业被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列京沪之后居全国第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私营企业累计达5757家,获欧洲CE认证的累计1349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

  四、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期

  发展水平。服务业总体上呈现较快发展的态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服务业增加值达6288.2亿元,增长1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8个百分点。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有58家企业入围“2006中国服务业500强”。项目实施。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增速超过第二产业,限额以上第三产业投资3709.4亿元,增长13.6%,占限额以上投资的53.3%。全省通过各类平台引进服务业项目781个,协议金额182亿元,新签山海协作服务业项目172个。义乌陆路口岸、宁波国家直属储备粮库、舟山省级储备粮库一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浙能舟山煤炭储运配送基地、舟山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已完成项目核准,宁波保税区物流园区“区港联动”和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工程顺利推进。

  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编制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对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完成《浙江省社区商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1] [2] [3]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