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有“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生态示范村”之誉的太湖源镇白沙村。
走进白沙村,村委会门前的花台中央,矗立着一块十余米高的巨大岩石,上面醒目地刻着“太湖源头第一村”七个大字。
白沙村有近百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几个山岙岙里,但你随意走进哪一户,好客的山里人都会热情相待。清洁的住房,优雅的环境,淳朴的笑脸,使你感到舒畅。勤劳的山民们,从太湖源风景区到市岭这一狭长的南北公路边上,建了各式各样的“农家屋”,他们在这里开设宾馆、酒巴、茶室、商店……为远方来的客人,备足了住的、吃的、玩的、乐的。
记得刚刚实行山林承包责任制的几年中,白沙村的人们“靠山吃山”,将山上的木头成片成片地砍伐变成现钱,在冷岙里建成了一座座炭窑,将原始山林的木柴烧成木炭。贯穿村子近二公里的南北公路上,除了固定时间的几趟班车外,来来往往全部是装运木头木炭的拖拉机。掠夺性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可有限的资源很快就枯竭了。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太湖源头清澈的泉水,变成了混混浊浊的泥浆。一到秋旱季节,溪水断流,甚至连群众吃水都感到困难。严重的后果,使村民们渐渐觉醒,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九十年代开始,村委会鼓励农户开劈茶山,培育山核桃园和养护笋干山,减少木材砍伐指标,禁止烧木炭,村干部走南闯北开拓市场,将云雾高档茶、野生石笋干、特制山核桃及无污染的高山蔬菜推向市场。这样一来,白沙的山又变绿了,水也慢慢变清了。 1996年,太湖源生态旅游的开发,给白沙村的村民带来了商机,带来了实惠。一批批都市里来的客人,喜欢这里的青山,喜欢这里的绿水。都市人的来来往往,使封闭的山里人得到了城市的信息,增强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卫生意识。据村党支部书记的介绍,原来上山靠力气,现在老人妇女都能做生意。如今的白沙村没有一个空闲的人,就连六七十岁的健康老人,也摆上一个小摊,兜售自家的农副产品。白沙村的人均收入,已位列太湖源镇51个行政村的榜首,名符其实成了太湖源头的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