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17日讯 (记者 杨晓燕 梁国瑞) 尽管相对平均“寿命”仅三四年的高新企业来说,今年已经14岁的中控科技集团已显得颇为“资深”,但中控提出的发展愿景则更为久远:“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honeywell。要健康活着,成为‘百年老店’!”集团创始人之一、总裁金建祥今天下午对来访的全国网络记者们如是形容。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经过十四年艰苦创业,中控集团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合作模式,目前,员工1700余人,31%从事研发,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硕士100余人。
从浙江大学讲堂上走出来的总裁金建祥更愿意别人称他为“金老师”,说起“百年老店”的宏图大志,他有着理工科出身人的严谨,“目前,我们已能在很多项目中让世界大牌企业‘紧张’,但要全方位赶超,肯定还要几代人的努力。”他笑道,“我们有这个耐心,慢慢来,不急。”
事实上,作为一家高新企业,能坚持并发展了14年,中控集团能有今日成绩实属不易。金建祥说,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源在于“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当时的需要”。
中控最早由浙江大学的几位老师创办,背靠高校的丰富科研资源固然为企业发展带来相当便利,但他们同时意识到,大学文化容易使企业过分追求“求新求异”,与实际需求脱节,于是,他们除研发机构外将企业搬出了学校,开始走一条社会企业的路子。
从“象牙塔”走出,双脚去接触“泥土”,这样做恰把高校优势和社会企业优势结合到了一个适当点上。中控人把目光集中在市场的需要,塌塌实实地做出有实际需求的产品:1993年,研发出国内第一个热冗余DCS;1994年,研发出国内第一个无纸记录仪;1996年国内第一个推出无纸化DCS……
短短14年,中控产值增长了近2000倍,2006年实现产值10.5亿元,下辖8个子公司、全国分区域设有16个分公司,22个销售部门,并在印度、越南、巴基斯坦设有办事处,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产品门类齐全的自动化综合性集团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并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现在,我们已经能让世界大企业有‘后背有点凉’的感觉。”金建祥幽默地说。去年中控在宁波投过1个标,作为唯一国内企业代表,与一家知名日本企业竞标,当对方得知他们的名字时,竟主动将其报价一口气下浮到原来的1/3。
不过,要打造“百年老店”需要做的事仍有很多。除加强科研、鼓励创新外,加强企业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如今,3年前曾认为“企业不需要管理”的金建祥已参与了MBA和EMBA课程,并将不少公司中层送去学习,他说,企业大了以后,要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来管理。
新闻附件:中控科技集团成功之路
近年来中控科技集团共申请和获得各种专利106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软件产品登记59项,软件著作登记权52项。主持制定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已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863和科技攻关重大研究课题,其中有1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自成立以来,中控得到了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连续三年获中国独立软件开发最大规模前30家企业称号,05年集散控制系统获高新技术产品中的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中控集团遵循“敬业、合作、创新”的企业精神,短暂的十四年时间,产值增长了近2000倍,2006年实现产值10.5亿元,下辖8个子公司、全国分区域设有16个分公司,22个销售部门,并在印度、越南、巴基斯坦设有办事处,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产品门类齐全的自动化综合性集团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覆盖除西藏外的省市自治区,且已进入台湾市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并已成功的打入国际市场。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持续不断创造性地为工业和装备自动化提供控制大脑,成了中控人坚持不懈的追求。中控正以“跻身世界自动化强者之林”为目标而奋斗,2007年争取实现销售15亿元。